134 慈善事業-《陸家嘴天使》
第(1/3)頁
雖然安康是一個大忙人,但是這段時間他的妻子南話雨比他還忙。
南話雨忙的不是工作,也不是孩子,而是慈善。
南話雨早年就有做慈善事業的想法。生孩子之后在家休產假的四個月里,南話雨終于可以從工作中脫身開來,也終于有時間抽空了解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除了育兒知識外,最主要的就是慈善。
南話雨那個時候才知道做慈善并不僅限于給貧困戶、傷殘人員捐款、支教,還包括許多方式。形式不一而足。
南話雨見過安康早年扶持的那個云南小孩刀溪月,也隨同安康一起到刀溪月生活的地方去采過風。南話雨十分清楚刀溪月的成長歷程。如果這個女孩和她的那些同學們、鄉親們沒有得到安康這樣的人的扶持,他們也許就沒有機會完成學業,也沒有機會像一線城市的青年們一樣用新思維去工作、去創業。
刀溪月的成功,并不是她個人的成功,而是她憑借她的知識與眼界幫助了家鄉無數父老的事業上的成功。她的成功并不僅僅是因為她的能力,還有做慈善的激情以及一顆與生俱來的善心。
這便是慈善的力量。
在東方,人們常用來稱呼慈善的,是另一個詞,施舍。所謂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是一種慎獨的施;所謂舍,是舍物、舍身、舍心的舍。無數先賢都曾指導過人們,唯有大施方有大愛,唯有大舍方有大得。這便是施舍的巨大力量。
此外,施舍倘若憑的是一顆無私之心,那么這種無私的愛心也是會傳遞的。安康將這顆心傳遞給了刀溪月,也將這顆心傳遞給了南話雨。而刀溪月、南話雨也分別在云南、上海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地方、兩種完全不同的土壤將這顆愛心傳遞給別人。
南話雨在兒子上幼兒園之后,在安康的幫助下成立了一只慈善基金,致力于扶貧,并兼顧貧困地區的民生問題。
通常而言,扶貧是政府的事情,但是倘若沒有全民參與的話,扶貧的效果也是十分有限的。
因為許多事情交由政府出面的話,其實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最典型的問題是人們常常把政府做的事情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而并不報以感恩之心。比如:政府為貧困戶送米送面,貧困戶覺得這是政府該做的事情。反正政府每個月會來送食物的,自己安于貧困也陶然自得。
但如果是企業做同樣的事情,貧困戶便會自然生起感恩之心。畢竟沒有哪個企業是理所當然為一個不歸屬企業的人送糧食的。
另一個問題是人們常常把政府做的事情認為是強制性的,形式主義的,便會產生抵觸情緒,讓政府費了力卻并不討好。
而企業來做同樣的事,相當于給了人們選擇的權力。我給你送糧食,你可以選擇不要;我給你提供工作機會,你也可以拒絕。盡量沒有人會選擇不要,沒有人會選擇拒絕,但是給予人們選擇的權力,即是一種尊重。
“只要你的姿態放低一些,只要你沒有‘嗟,來食’的舉動,人們還是樂于接受的。”這是南話雨一貫的看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