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陽五行,陳略潛修-《全民中醫》
第(3/3)頁
陳略微微沉吟,結合自己看過的一些相關書籍,試探的道:“行,也就是道?”
“《說文解字》中就有對‘行’的解釋,從這方面來說,行其實可以理解為方向,比如前后左右?”
說著陳略突然對五行的概念就更加清晰了:“所以在方向上,本就可以對照五行,木與東、火與南,土與中,金與西,水與北。”
孫婉清笑著點了點頭:“那么夫君可知道為什么五行和方位之間是木與東、火與南?”
南北東西還有中央和五行的關系,不少人都知道,可具體理解的時候,為什么北方屬于水,南方屬火,東方屬木?
陳略再次沉吟。
孫婉清在邊上提醒:“既然陰陽有參照物,那么五行和方位其實也有參照物。”
“是太陽?”
陳略明白了:“五行和方位的確定都是因為太陽,太陽東升,萬物復蘇,所以東方為木,象征生命,而事實上因為光照,東方也確實利于萬物生長......”
“而當太陽到了南方之后,最為炙熱,所以南方屬火,太陽西行,金曰從革,日落于西,與金相似。”
說著陳略的眼睛都亮了起來:“而從太陽東升到西落,卻從來不曾經過北方,因而北方寒冷,于水相似......”
“這么轉了一圈,人居中,而人以土地為本,耕作為生,古人稱‘土曰稼穡’,中原肥沃,與土相似.......”
一瞬間,陳略對五行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
總是說五行,五行,可陳略之前對五行的認識還是比較粗淺的,現在終于有了一定深度的認識。
“夫君真了不起。”
孫婉清道:“其實最初陰陽五行正是因此而來,方位本就是因為太陽而確定,日出為東,五行也是因為太陽,五行和方位之間就是如此。”
“《黃帝內經》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蒼天之氣,清凈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圣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
孫婉清道:“也就是說人的生命活動是與自然界息息相通的,生命的根本,來源于天地間的陰陽之氣。凡是天地之間,四方上下之內的一切事物,無論是地上劃分的九州,或者是人體中的九竅、五臟、十二關節,都是與自然界陰陽之氣相互貫通的。”
“這其實就是人和自然的關系,九州和人體,五行和五臟,四時特性也就影響五行變化。”
孫婉清道:“所以季節不同,五行之氣不同,陰陽變化不同,在具體的辯證中,都要參考衡量。”
“陰陽是總綱,五行是基礎,五行之間同樣保持著陰陽消長轉化的關系,所以五行木、火、土、金、水同樣也分陰陽.......”
陳略雖然不去教室上課,但是在宿舍,在孫婉清的指點下,學的卻一點不少,對于中醫各方面的理解和見識也都在不斷加深。
第二學期開學差不多過了三周左右,這天早上,陳略收到了吳燦明的信息。
“沒事的話來一趟我的辦公室。”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