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讓人找了一塊濕巾,仔細的李白擦拭面容,同時有些抱怨的說道:“怎么又喝那么多酒。” 李白靠在車背上,輕輕睜開眼睛,輕聲道:“這不是要入京了嗎,開懷難抑。” 李昕搖搖頭,說道:“此次如今,一定要多謝元丹丘,是他通過福昌長公主,傳話了太子,然后又找了賀相,才讓陛下默許的。” “無妨,能回京就好。”李白的目光落在車簾之外,輕聲道:“揚州城這些年越發的繁盛了。” “揚州本就是天下海運之根,又為海軍衛本部所在,海外諸夷從揚州,逆漕運而至洛陽,自然繁華至極。”李昕一句話說的有些得意。 大唐海軍擊大海四方,無人匹敵。 大唐騎兵縱橫西域,便是大食人,也從來沒有一次在大唐騎兵隊手上討得好處。 更別說,還有翰林院的人,已經到了北極探險,諸般神奇瑰麗的消息,不停的傳入長安。 大唐天下已經是極盛。 李白看著李昕,低聲問道:“伯父如今在青州可還好?” 李邕,青州刺史。 青州古名北海,所以人們常以李北海稱呼李邕。 李白那一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升九萬里”,就是寫給李邕的。 本身兩家都出自隴西李氏,李白一首詩后,更是直接成了叔侄。 “還好。”李昕點點頭,說道:“有消息,阿耶這兩年就會調往洛陽,任洛州長史,甚至可能以洛州長史同中書門下三品。” “伯父要做宰相了。”李白忍不住的抬頭,滿臉欣喜。 “只是在洛州而已。”李昕有些笑笑,道:“這些年洛州越發的繁盛,所以洛州長史也越發重要。” “這是好事。”李白哈哈大笑了起來。 李邕和他一樣,同樣是傾向于改革的改革派,日后在長安,就越發的有支持了。 李白同時笑著看向李昕道:“伯父的勛和散官都要提了吧,三郎,恭喜你了,終于要入仕了。” “是!”李昕笑著點頭,在李白面前,他也不故作姿態,嘆聲道:“這些年,科舉三年一次,萬軻爭流,千軍獨木,是何等艱難。” “不錯。”李白點點頭,他當年也是科舉入仕的,不過幸運的是,他科舉的時候,正好圣人當政末期,圣人特意提他為探花,然后才能順利轉任太子崇文館學士,監察御史和殿中侍御史。 也是因為他是探花,李白雖然被貶為金陵縣令,但金陵縣令是從六品上的官職。 李白這一調回長安,起碼他的官職要升一等。 最低都是從五品上。 李昕是李邕的三子,家里的兄長都有蔭封,輪到他了,卻什么都沒有了。 雖然門第不錯,但依舊需要參加科舉。 可科舉就難了。 早年一年一次科舉,機會還不小,三年一次,寒門子弟的機會就多了許多,相對的,世家和官門子弟的機會就會少上許多。 李昕轉口問道:“對了,叔父在潭州任刺史,是不是任期快要結束了。” 李白點頭,李昕說的是他的叔父李言冰,他們一家出身西域碎葉城,原本是隋末亂世的時候,遷移過去的。 后來圣人奉高宗皇帝之命,滅國西突厥,絞殺大食,之后又率兵反攻長安,攻破洛陽,重復大唐神器。 李白的叔父李言兵,也是大軍的一員。 多年以來,累功而成潭州刺史。 “叔父應該沒那么快調回長安。”李白搖頭,說道:“說不定要去廣州任職……” 李白的話音還未落下,外面的馬車停下,護衛的聲音傳來:“少郎,到別苑了。” …… 李白從馬車上下來,看著眼前豪奢的別苑,驚訝的看向李昕道:“怎么來了周天苑?” 周天苑是圣人當年南巡的時候,居住的地方。 圣人雖然也常南巡,但和楊廣南巡不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