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原來是有友人在許都?而且也是位君侯?” 荀瀟饒有興致的笑了起來,順勢坐在了他面前。 這黑袍男子當時就來興致了,“不錯。” “這人走運,便可立功,說來你也許認識,不過即便是他本人在此,我也絕不懼怕說上幾句,我自小便是看他長大的兄長,感情說來也深厚。” “他還欠我十九碗面錢。” “十八碗,”荀瀟強調了一句。 “有沒有可能是十八碗?” “嗯,也有可能。” 郭嘉說完這話,登時愣住了。 誒?! 臥槽!? 他蹭一下站起身來,目瞪口呆的盯著荀瀟看。 “你是文伯?” “不錯,我是文伯,兄長十年不見別來無恙啊。” “我就說!如此年輕有為,英明神武之人,如今唯有荀氏二郎而已!” 好你個荀老二,你是文伯你不早說! “哼,我早看出是你,方才不過試一試你的脾性,”郭嘉輕笑了幾聲,忽然松了口氣,道:“數年不見,你已成熟許多了,能有此虛懷若谷的氣度,令人敬佩。” 他話音剛落。 在旁邊的賈詡就已經開始搖頭了。 沒用的,上次我已經這么干過了,這小子不當人子。 這臺階他絕對不下的。 荀瀟點了點頭,伸出手握住了郭嘉雙肩,氣氛一下子變得鐵漢柔情起來。 多年不見,此次再次見到,都是少時的身影,荀瀟眼眸有些朦朧霧氣,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這些年,我一直念著兄長這十八碗面。” “好!”郭嘉也是徹底放心了。 看來多年過去,荀文伯也長大了,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胡作非為。 至少現在為一方君侯、五官中郎將,成熟多了。 這么說,剛才我說的話就這樣過去了,這是見面的場景,倒是也還算不錯。 荀瀟重重地拍打了幾下他的肩膀,腦海中回蕩著郭嘉剛才說過的話。 一時間勐然回頭對典韋大聲道:“阿韋,煮面! 拿魚湯煮,煮三十六碗!” “兄長,我現在還你兩倍!” 賈詡:“……” 我就知道! !這場景我太熟悉了,熟悉得心里痛。 那天,好在求饒快,不然真被砍了。 郭嘉:“???” 三十六碗。 好家伙。 “文伯,也可以不用還的。” 荀瀟的笑容越發的核善,輕松的道:“那怎么行,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不用了吧?!” 郭嘉眼睛都瞪大了,我剛喝飽! 這么多酒,你這…… “典韋!準備喂郭公子吃面。” “誒。” 典韋撓了撓頭,對郭嘉露出了一絲歉意的笑。 畢竟是自己把他釣上來的。 而且本來還以為是舊識,沒想到是這么個舊識。 …… 半個時辰過去了。 “真吃不下了,典韋,算了吧,你幫我勸勸。” 典韋撓了撓頭,一臉的苦色,低聲道:“剛才勸了,他說沒問題,只要剩下的我吃了就行,我想想還是您自己吃。” 郭嘉坐在一個長桌前,生無可戀。 腦子都是一片懵亂的,我是誰我在哪,我來這里干什么? 如果行走百里就是為了三十六碗面,那生命的意義在何處。 “文伯,這些日子,我一直在思考,天下諸侯之中,誰能最終真正功成名就,直到天子東歸洛陽,最終被曹公請入許都,方才明白志才當初跟隨遠走,以及文若傾力跟隨,是何等的明智。” “其實,人此一世,無非是情義二字,曹公當年有宏愿為大漢征西,此時又真正是匡扶漢室,奉天子之人,這才是天命所歸。” “尤其是你,實不相瞞,我從小的確很煩你,但現在再見到你,卻令我刮目相看,你可知前些年我在北方袁紹處,做過什么?” 郭嘉忽然深情,其余之人都圍坐在了周圍,他們當然聽說過郭奉孝的名號,不過傳言之人并不多,只是戲志才在鼓吹罷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