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作為整個聚變示范堆項目的發起者和領導者,常浩南在團隊內部自然有著說一不二的權威。 在他提出要求后,梁建國立刻轉身,對站在門口待命的一名年輕工程師吩咐道: “小劉,你快點跑一趟,把咱們帶回來的,編號C-017的光盤拿過來!” “是,梁院士!” 年輕工程師領命,轉身快步而去。 等待的間隙,常浩南繼續梳理起自己的思路,也像是在對另外兩人解釋: “磁場誘發等離子體破裂的可能原因有很多,但絕大多數都跟磁場形態異常有關……像這種和磁感應強度,或者說和線圈電流呈強相關的情況其實不多,極大概率是因為沒控制好極向磁通變化,在周圍導體結構里感生出環向渦流,或者是等離子體與周圍的導體部件接觸,產生暈電流。” “無論是其中哪一種情況,本質上都是聚變裝置本身的設計存在缺陷,而不是磁場系統的問題……” “……” 梁建國聞言沉思片刻,然后試探著開口:“可是常院士,瑞士的TCV和德國的ASDEX Upgrade兩臺托卡馬克裝置,都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他的意思也很簡單:兩臺相互獨立的裝置都出現過一樣的問題,通常可以排除設備因素才對。 但話才說到一半就被打斷。 “這并不能說明什么。”常浩南的語氣極為篤定,“實際上,以我現在的視角回看,舊有的等離子體理論體系存在很多原理性錯誤,而這些錯誤導致過去的所有磁約束聚變裝置,當然也包括EAST在內,都存在幾類共同的問題。” “換句話說,在這個問題上,它們之間并不是相互獨立的……” 梁建國當即不再言語—— 雖然還沒有完全參透,但他非常確信,常浩南通過N-S方程通解所提出的磁流體動力學理論體系,對于舊有理論而言幾乎是降維打擊。 沒什么好質疑的。 剛好此時,工程師小劉小跑著回到會議室,將一張貼著“C-017”標簽的光盤遞交給梁建國。 后者迅速將其插入會議室電腦的光驅中。 屏幕上很快彈出了文件夾,里面是數十個按照日期和實驗編號命名的數據文件。 常浩南來到電腦前,俯身操控鼠標,直接點開了幾個標記有“Disruption Event”字樣的最大文件。 數據如瀑布般在屏幕上出現,全是難以直接用于分析的原始采樣值。 梁建國趕緊搬了把椅子讓常浩南坐下,自己則站在對方身后,屏息凝神地試圖跟上節奏,希望能發現之前自己團隊忽略的細節。 然而,常浩南瀏覽數據的速度快得驚人。 他的目光似乎能瞬間捕捉到關鍵參數之間的關聯,鼠標滾輪飛速滑動,時而快速滾動大片看似無關的數據,時而在某個不起眼的參數點突然停下,放大,與另一份文件中的某個曲線進行比對。 復雜的波形圖和多達數十個參數的并行時序數據,在他眼中如同一幅脈絡清晰的地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