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修行-《巫師從大腦封閉術開始》
第(3/3)頁
十幾名心向往之的僧侶緊隨了塵和尚之后,做出了追隨白馬禪院了凡和尚的決定,想要修一修菩薩乘佛法,想要救度一切罪惡眾生。
三十幾名從麻木中蘇醒的僧侶,猶豫了一番,也選擇直面自己的內心,正視淋漓的鮮血,邁出了腳步。
六十幾名同樣從麻木中蘇醒的僧侶,卻又只是打個哈欠繼續睡,光溜溜的腦袋微微低垂,雙手合十,漠然而立。
能清和尚憤怒不已,猙獰咆哮:“邪魔!外道!佛敵!”
喘了喘粗氣,能清和尚心中憤怒不減,撕心裂肺般吼出聲來:“佛孽!佛孽!”
唰!
小廣場上仍有三百多名的僧侶,廣林郡王,齊刷刷看向面目猙獰的能清和尚,眼中滿是驚懼。
能清和尚渾然不理,脖頸間青筋暴起,自顧自繼續吼道:“白馬禪院了凡,乃是佛孽無疑!佛孽!”
嗖的一聲。
廣林郡王像受驚的兔子一般,迅速躥出為了郡主招婿一事修建的講法小廣場,躥向自己的書房,只留下了一句話回蕩在小廣場上。
“諸位高僧,小王招待不周,慚愧萬分。請諸位高僧自行回返,小王會命人送上程儀,以示歉意與感謝。”
卻是能清和尚當眾指責了凡和尚為佛孽以后,廣林郡王壓根就顧不上討好佛門、親近佛門、引佛門勢力為堅實后盾的初心,一心只想著撇清關系。
既與拐走廣林郡主的了凡和尚撇清關系,也與能清和尚撇清關系。
正所謂一面之詞不可輕信。
白馬禪院了凡和尚發大愿,汴京慈恩寺能清和尚斥佛孽,都是一面之詞。
到底誰的一面之詞更可信,誰的一面之詞能站得住腳,那是佛門內部的爭端,與他一個小小的廣林郡王沒關系。
攪進如此漩渦之中,怕是那個始終不想將宋國皇位還給太祖一系的當今皇帝,會笑開花。
還是離得越遠越好。
走出廣林府府城的林克才不去管能清和尚的猙獰咆哮與斥責,也沒有刻意去管追隨而來的了塵和尚與其他僧侶。
他只是自顧自領著茉莉、了塵和尚與其他僧侶,逆走茉莉特意安排的那條小路。
只不過這一次,林克走得很慢,一步一步丈量一般,逢村必進。
進入村莊以后只做三件事。
一是不用一絲一毫地超凡之力,給需要幫助的老弱病殘鰥寡孤獨提供幫助。
或劈柴,或挑水,或修葺房屋,或開墾荒山,或耕種田地……
而且不求回報。
二是講授佛法。
不成體系,沒有明確目的性,不刻意,想到什么說什么,也不用佶(jí)屈聱牙的詞匯。
總的道理,只有一條,導人向善。
三是化緣。
就像林克前世看過的遼城大悲寺修行紀錄片里那樣,一家一戶地化緣,施主給是什么,吃什么,不給也無妨。
起初,了塵和尚與其他僧侶并不理解林克這三種做法的用意。
甚至有些人起了動搖之心。
不過倒沒人真的中途退出就是了。
隨著一步步走過,一個個村莊經過,一件件事做下來,了塵和尚與其他僧侶漸漸明白了林克這么做的真諦。
修行,既修也行。
光修不行,只是虛妄,光行不修,容易偏頗。
只有既修也行,修了行,行中修,修與行互相反饋,互相結合,方為真修行,方是大修行。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漸漸地,了塵和尚與其他僧侶,有些明悟三者之分,也有些明悟三者該如何修,如何證了。
在了塵和尚與其他僧侶有所明悟的時候,林克發下的大愿與實際行動,能清和尚的斥責傳遍了宋國及周邊幾國的佛門寺廟。
在世真佛?
佛孽?
一時分不清啊!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