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漸與頓-《巫師從大腦封閉術開始》
第(1/3)頁
局勢變得很詭異。
出于某些已知原因,各大佛寺的菩薩(大賢者)們不方便對白馬禪院了凡和尚一事做出評價與反應。
畢竟了凡和尚沒有攻訐佛寺,更沒有攻訐佛法。
他只是問了一個十分淺顯直白的問題,然后又發了一個大愿,并且踐行之而已。
就連現在追隨了凡和尚的僧侶,也都不是了凡和尚蠱惑的,而是僧侶們主動追隨了凡和尚,嘗試修行菩薩乘佛法。
了凡和尚惟一主動邀請的,是廣林郡主。
當這件事傳播范圍越來越廣,討論次數越來越多,對有三個地方產生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大。
首先便是白馬禪院。
原本只是讓了凡和尚代表知客院,前去參加廣林郡主的招婿大會,誰曾想,了凡和尚確實“拐”走了廣林郡主,卻弄了這么一出大新聞出來。
基于某些不為人知的事情,知客院首座圓智和尚本就懷疑了凡和尚乃是無生大師的轉世,現在更堅定地抱有這個想法了。
只是在面對白馬禪院住持與戒律堂首座的詢問時,圓智和尚沒有將他的懷疑說出來。
“師叔,師兄,我真的不清楚。”
從頭到尾,圓智和尚只有這么一句話,來回答住持與戒律堂首座的詢問。
圓智和尚身份特殊,是上一代住持的兒子。
了凡和尚一事,目前也沒個定性,故而住持與戒律堂首座拿圓智和尚一點辦法都沒有。
只能在明知是被敷衍的情況下,繼續被敷衍。
第二個地方是整個宋國境內。
一則了凡和尚目前領著人在宋國境內行走,以實際行動,砥礪佛心,踐行佛法。
二則廣林郡王身份特殊,是宋國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卻又沒按慣例成為儲君。
而廣林郡王的獨女廣林郡主,就跟在了凡和尚身邊。
通過這么些時間的觀察,人們發現,廣林郡主并不是草包,或者花瓶,在砥礪佛心、踐行佛法的過程中,廣林郡主展現出了很強的能力與很高的手腕。
這就很有意思了。
看起來,廣林郡主比廣林郡王更適合統治宋國的世俗,治理宋國的世俗!
三則宋國當今皇帝據說連著十幾天,茶不思,飯不想,憂心忡忡了。
雖說佛門昌盛,高高在上,人上人。
但是世俗雜務總要有人處理,朝廷與衙門還是必須設立的。
既有朝廷與衙門,權力應運而生。
無法成為佛門人上人,那就成為世俗人上人!
所以,宋國的大家族的族長、族人們,很理解宋國當今皇帝的情況,但是并不感同身受,只會偷偷發笑。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吧。
讓你那么狠地壓制廣林郡王!
做得不這么過分的話,廣林郡王會搞什么招婿大會?
不搞招婿大會,就算了凡和尚還是會來這么一出大愿,但也會在其他場合,甚至只會引起佛門內部的動靜,不會波及到世俗。
第三個地方是位于宋國國都汴京的慈恩寺。
能清和尚當天離開廣林郡王府,就返回了慈恩寺,向他的師父,慈恩寺住持匯報了此事,并且請求慈恩寺住持敕令宋國境內佛寺聯手降魔。
然而,能清和尚得來的答復,卻是一大盆涼水澆頭。
慈恩寺住持不僅不下敕令,還將能清和尚關了禁閉,且讓全寺上下所有僧侶不得外出。
雖然沒有明言慈恩寺封山閉門,香客依然能照常禮佛,但是慈恩寺的氣氛變化,明白人誰感受不出來?
凡此種種,都由化身了凡和尚的林克引起,都不在林克的在意范圍之中。
他現在有個新的煩惱。
隨著踐行越來越多,跟隨在他身后的僧侶們對佛法產生的疑惑也就越來越多。
可林克懂多少佛法呢?
對于佛法,他并不精通,只是前世了解了一些皮毛,在蟄伏的幾年里,稍微收集過一點佛家文明的資料而已。
之所以想著通過發大愿、重提三乘佛法、重新讓菩薩乘佛法受人重視的方法,來從內部煽起佛家文明殘余的理念之爭,是因為林克確實看出了這么做的成功可能性。
知道這么做能成功,并不代表林克對佛法很精通。
因而,這段時間以來,面對僧侶們提出的一個又一個疑問,林克都是避而不談。
但是避而不談的次數多了也不好,容易引起懷疑。
如果真的是為了自己修佛,林克完全可以不理會僧侶們,自顧自修行便是。
終究不是這個目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