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經過數天的準備,方閑關于萬人計劃的答辯準備已經妥當,答辯材料需要本人撰寫,但與論文相關的一系列材料論證,就可以讓周希音幫忙收集。 方閑為這次萬人計劃準備的答辯課題,正是來自之前的外科經歷。 論文題目為——關于毀損傷區域病體診治標準流程和專科基礎技能的研究。 當初方閑做了關于毀損傷的標準治療流程課題,以及毀損傷專科基礎技能的課題,這次準備答辯,方閑直接將兩個課題合二為一,準備出一期完整的治療以及后續流程。 這份論文的含金量不低,都是由方閑親自撰寫,哪怕是負責答辯的老師,想要找到論文中隱藏的漏洞,估計也很難。 不過,在課題答辯上,方閑還是遇上了問題。 一般來說,課題答辯上,老師會詢問的問題流程并沒有多少,無非就是幾種。 第一,就是驗證論文真偽,檢查是否為答辯人撰寫的問題。 這個流程,在方閑這里可以輕松跳過了,因為能寫出這樣課題論文的人并沒有多少,根據毀損傷目前的發展來看,能針對這個課題來參加答辯的,也只有方閑一人。 其次,就是測試答辯人掌握知識深度和廣度的問題。 這一點,方閑也無需放在心上,因為在面板上加點之后,那些知識就會自己存在于腦海中,隨著方閑的心念而動,并不存在遺忘的可能。 最后,就是論文中沒有敘述清楚,但對本課題來講尤為重要的問題。 在這點上,那些老師給出的問題雖然偏冷門,但都是方閑在進行毀損傷課題研究中,都遇上過的案例。 所以,針對這些老師的一個個問題,方閑都能輕松回答,游刃有余。 但到了最后,方閑的答辯卻顯得比較失敗。 因為那些老師問出了一個關鍵性問題,那就是方閑有沒有出國的經驗。 不論是出國留學,還是外出交流進修,任何一種都可以,方閑的回答是沒有。 于是乎,方閑此次的答辯就以失敗而告終,直到論文答辯致謝結束后,方閑還在不斷思考,為什么那些老師會問出來這種問題。 難道說,只有經歷過出國交流進修的,才能爭取到青年千人的名額? 這是方閑第一次嘗試,雖然以失敗告終,不過對方閑的心理也沒有造成多大沖擊,至于自己失敗這一方面的問題,還是要找個辦法來解決。 好在,這個方面無傷大雅,對自己也造不成什么影響。 等方閑回到科室,只跟別人隨便聊了幾句這事,便開始準備新的手術。 手術結束后,方閑才發現,在手術進行的過程中,周成教授給自己打來了電話,也不知是因為什么事,以為是關于神經縫合器的進展,方閑便立刻抽空,給周成教授回了電話。 …… “哎……那答辯的事,就別放在心上了,你這次答辯失利的原因,我也聽說了,這也沒什么,只能說準備的時候忘了這一點。” “這青年千人名通過之后,上面也會有下一系列考量,每個環節都要達到近乎完美的地步。” 在電話里,周成教授不斷安慰著方閑,還以為方閑會因這檔子事而郁悶呢。 不過,好在他對這個名額的需求不是那么大,畢竟,青年千人的名額獲得之后,會牽扯到課題經費的批放。 至少目前來說,方閑所研究的課題,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課題經費,而之前上面也批下來了一部分,如果自己真的需要更多,直接跟醫院開口就行了,也沒有那么多的彎彎繞繞。 這青年千人對方閑來說,也只是個榮譽罷了。 “沒事,這次不行,下次再接再厲嘛!” “不過我就是有點兒好奇,為什么研究這些課題的關鍵,會是擁有這些外出進修的經歷,當時在答辯現場,我也沒好意思去問。” 方閑思忖再三,終于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