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大明工業帝國-《明末我真沒想當皇帝》
第(3/3)頁
“我聽他們說了,這個叫火牛車,也叫火車!”
“火牛是什么牛?我怎么沒有聽過?”
安東尼接著道:“我們歐洲哪個國家有火牛?”
隨著一陣汽笛聲響起,火牛車終于開動了,此時的火牛火車并不快,甚至有人騎著馬幾乎與火牛車可以一起跑,而且駿馬超過了火牛車。
火車往前開幾公里,一排巨大無比的煙囪出現在眾人的眼前。這些煙囪的直徑都達到了驚人的一百多米,在向天空噴射著濃煙。
距離巨大煙囪不遠,就是一個巨大的沖壓機,這種采取鏈條升降的沖擊機,有五百余噸的沖壓力,如果放在后世只能算是小型沖壓力,放在大明這個時代,這絕對是龐然大物。
因為火牛沖壓機的出現,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鬼才知道此時正在制造什么,大型工廠里,幾臺巨無霸式沖壓機前,工人正小心的將一個個軟鋼制成的工件放入模具中,然后一踩腳踏,由火牛帶動的拉伸模具挾以強大的沖擊力狠狠落下,砰的一聲便將工件給壓成了中國帶圓孔的錐形。
這就是彈頭的原型,不管是海裝備的三寸炮還是步兵裝備的三寸炮炮,甚至火箭炮的彈頭構件都是在這里加工完成的。當然,這種加工方式還相當原始,機器也落后,產能并不高,這么多機器,撐死一天也只能加工出一千多個工件,但是在這個年代,這樣的效率已經非常嚇人了。
另一臺塊頭更大,甚至得用兩臺火牛提供動力才能完全開動它的機床則正忙著加工一根炮管。
這根炮管口徑達到四寸,長度是三十倍徑,重得要死,得用一臺火牛提供動力,帶動車床才能將它送到機床前。當然,負責加工它的機床也并非等閑之輩,鋒利的鏜刀在火牛的帶動下轉得飛快,被一點點的送進炮筒里……
令人牙酸的聲音響起,大量鋼鐵碎屑從中飛濺而出,這是在拉膛線呢。那刀具是用最鋒利、最耐沖擊的高錳鋼制成,這么高的速度,削硬度最高的青銅跟削豆腐差不多。
盡管如此,想要拉好膛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這是一件非常笨重,而精度要求又非常高的武器,哪怕是最熟練的工匠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一次性搞定。
中國人的習慣就是要么不玩,要玩就玩得喪心病狂,以前沒有工業,大家對水力機械的運用也只是用來磨點米、面,或者提個水啥的,當發現這些火牛力機械還能用來代替人力制作工業產品后,大家的感覺頓時就不好了,一時間百花齊放,各種喪心病狂的火牛力機械爭先恐后的冒了出來。
有個家伙從人力自行車受到企發,靈機一動,能不能利用火牛產生機械將自行車驅動起來,于是,蒸汽式的摩托車就出現了,伴隨著蒸汽式的自行車,也就是摩托車出現,什么火牛三輪車,火牛四輪車,快速發展……
工業帝國這四個字不是白叫的,不是哪個國家都有能力成為工業帝國。
從天津到北京,如果乘坐馬車,至少需要一天,如果一路換乘駿馬,如果走驛站體系,那也需要至少五六個小時,而是火車卻僅僅用了半天時間。
但是火牛車僅僅用了兩個半時辰,就成功抵達京城,在城外的火車站,
斯佩克斯遙望那城墻輪廓,瞠目結舌:“這是大明的國都?”(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