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這一時間,一向與佛朗哥政府不和的巴塞羅那卻在各條戰線連連斬獲輝煌——紅藍軍團拿到了5次聯賽冠軍以及4次杯賽冠軍。 要知道,在1:11慘敗給皇馬僅僅一年后,巴塞羅那就在聯賽中順利捧杯,如若佛朗哥真的有意打壓巴薩,為何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對此,也有不少支持“佛朗哥威脅論”的球迷提出了新的觀點——佛朗哥并不在意皇馬的成績,他想做的僅僅是讓巴薩蒙羞而已。 正如前文所述,佛朗哥對足球并無真正的興趣,他在掌權后所作所為更多出于政治目的。 因此,當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名片巴薩風頭正盛,佛朗哥就要通過一場兩位數的大勝對其羞辱,當他的目的達到,皇馬是否奪冠、是否復興就已不再重要了,這也是皇馬此后數年仍然無冠、而巴薩頻頻斬獲榮譽的重要原因。 打開皇家馬德里的官網,在球隊40年代的介紹中,11:1戰勝巴塞羅那一戰仍然是重點介紹的話題: “首回合比賽皇馬客場0:3失利,次回合回到主場,皇馬憑借著一場酣暢淋漓的狂勝逆轉晉級決賽,主場的比分為11:1。” 時過境遷,這件事情的絕大部分當事人都已離開人世,想要找到真相已經愈發困難,后人只能試圖從當事人的只言片語中尋覓真相。 但無論這場慘案的發生來源于佛朗哥的威脅還是競技方面的完敗,當回顧西班牙國家德比的歷史時,這場11:1仍然是雙方無法避開的對象。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盡管撲朔迷離,但這場11:1畢竟已經歸于塵埃。 80年過去,皇馬和巴薩都經歷了各自的跌宕起伏,但始終保持在世界足壇的一流行列。 時至今日,皇馬與巴薩的較量仍是西班牙足壇乃至世界足壇最具話題性的德比之一。 在適當情況下,不如忘記歷史中的紛繁糾葛,盡情享受屬于足球的真正樂趣。 皇家馬德里是西班牙這個國家在世界上的一張名片,西班牙只需要“皇家馬德里”這個俱樂部屬于西班牙就可以了,在球隊內部,非西班牙球員不但可以成為頭牌,甚至可以讓本土幫給國際幫打下手。 換言之,外籍球員在皇家馬德里更容易“出頭”、更容易成為球隊老大和頭牌。 當然,這一切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沒有佛羅倫蒂諾第一次執掌皇馬,打造銀河艦隊,把皇馬塑造成西班牙的國家名片,皇馬“去本土化”也沒有那么容易。 不過即使這樣,皇馬也是經歷了很長時間陣痛,勞爾、卡西利亞斯和拉莫斯被趕走才有了今天的皇馬。 巴薩和皇馬最大的不同在于巴薩是加泰羅尼亞人的一張名片。 巴薩必須重用本土派,有加泰羅尼亞球員能在巴薩當主力就一定要扶持他做頭牌,沒有加泰羅尼亞籍球員能重用,就要扶持拉瑪西亞青訓出身的本土西班牙人,最好接受采訪時說一口流利的加泰羅尼亞語。 在“獨派”加泰羅尼亞人看來,巴薩不僅是一家俱樂部,還是凝聚加泰羅尼亞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最好的道具。 巴薩不僅要贏,還要以加泰羅尼亞人(退而求其次,拉瑪西亞青訓)帶領下贏才有意義。 國際球員在巴薩永遠都是雇傭軍,除非這位球員學加泰羅尼亞語、娶加泰羅尼亞姑娘。 總結一下: 皇馬只要不被外資控股,它可以一直走國際化路線,點綴幾個本土球員就可以了; 巴薩則不同,它必須走本土化路線,沒有加泰羅尼亞人也要有拉瑪西亞青訓自己人當領軍人物。 因此,皇馬隊內競爭相對公平,基本上可以貫徹“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 而巴薩隊內存在天然的等級差異,中場只要不是齊達內、丁丁這個級別的大師級球員,所有人的出場順序都要排在佩德里、加維后面。 直到巴薩出了一位加泰羅尼亞籍拉瑪西亞青訓出身的一線隊中場球員。 從佩德里開始,所有中場球員分出場順序都要排在他后面了。 你回首西班牙足球的整個歷史,你會驚訝的發現克魯伊夫沒來巴薩之前,巴薩當時的地位在西班牙可能還不如畢爾巴鄂競技,而皇馬那時候已經是榮譽滿身歐冠就有6個在手,早已經是世界足壇的明珠。 擁有過當時最好的球員普斯卡什,金箭頭迪斯蒂法諾,而克魯伊夫的到來大概是1974年左右,是當時足壇的頂級球星歐洲第一人,而這種級別引援已經落后皇馬20年,克魯伊夫(教練時期)屬于真真正正的重塑了巴薩。 巴薩才真正成為了西班牙能和皇馬分庭抗禮的球隊。 克魯伊夫應該是89-95年差不多6年時間執教巴薩,而也正是他執教的時代才第一次奪得歐冠,可以說巴薩當時在歐洲從歐冠的角度來看,連本菲卡都不如,在阿賈克斯面前都是個弟弟。 克魯伊夫來巴薩執教屬于給巴薩技術扶貧,又經歷了好幾個荷蘭籍教練和球員的努力,巴薩才形成了固定的打法和風格。 包括范加爾,里杰卡爾德為首的教練,德波爾,克魯伊維特,范布隆克霍斯特等一票球員為首的荷蘭頂級,才讓巴薩成為了豪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