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大結局-《大明總憲》
第(3/3)頁
經過反復推算,嘉靖發現在新法之后「工業過剩」的不可避免,以及「過剩」極有可能導致的經濟危機與戰爭。
因為,停工即停食,與是否盛世,并無直接關系。
是謂:「縱使盛世無饑餒,也必須耕織忙」。
簡單打個比方:為了填飽肚子而種田,肚子總有吃飽的時候,但為了富貴而耕田,只會得到耕不完的田,這對矛盾在生產力不足以讓所有人同時吃飽時尚不明顯,可一旦生產力稍有發展,就會讓生產失去意義。
確認自己已經無法叫停新法之后,在新法的巔峰時刻,嘉靖于西苑服用丹藥自盡。
嘉靖自戕之后,嚴嵩很快猜到嘉靖絕對是發現了什么無法挽回的大簍子,在西苑發現部分嘉靖生前所遺草稿后,嚴嵩上表辭官,嚴世蕃堅決不從,父子決裂,嚴嵩攜孫回鄉,將嚴世蕃逐出族譜。
同時,由于「隆慶變法」的大獲成功,大明的產業鏈不可避免的外溢至其他藩屬國,為爭奪商品傾銷地,東北亞愈發劍拔弩張,此時,海瑞截留天竺漕糧案發,第一次經濟危機席卷大明及其藩屬國。
隆慶元年九月,明宗李峘無嗣而薨,明廷擁立的宣宗李昖與織田信長在半島正式開戰。
正月初一,雙方將士在互賀新春后正式開戰,此后,戰局的發展迅速超出了參戰雙方所有人想象。
漢江一戰,三天時間,便戰歿數百萬人,前線的慘狀擊迅速擊穿傳統儒家道德底線。
至此,民怨興矣,而國無寧日矣。
參戰雙方內部,均因此戰出現大規模動亂。
各藩邦及兩京一十三省流民、工匠相互勾連,互定死盟,為應對變局,大明內閣與織田信長幕府同時迅速媾和回師。
及至戚繼光、李成梁、馬芳諸將,班師行至山海關時,流民兵臨京師城下。
朱載壡、寧玦分別發手敕一封,勒令諸將原地駐扎。
此時,徐階幡然醒悟,急命錦衣衛緝拿負責鎮守正陽門的守臣張居正,內閣令到之時,張居正已然開門獻城,張居正本人跳城殉國。
次日,朱載壡于乾清宮被擒,寧玦于家中被擒,君臣二人被同時押往菜市口刑場。
嚴世蕃與流民軍媾和的同時秘調李成梁入京勤王,共擁益王朱載增為君,徐階在內閣值廬怒罵嚴世蕃無父無君,棄國棄家,后率家仆強闖法場,身中萬箭而死。
同日,朱載壡、寧玦為流民軍所縊殺,然而,并沒有任何問題得到解決。
一個月后,益王朱載增入京嗣皇帝位,嚴世蕃出任內閣首輔,改元紹治,登基大典之上,百萬軍民面君而不拜,群情洶洶而民智開矣。
全文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