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漢軍的拖延-《晉末的卯金刀》
第(2/3)頁
但這種事來一個初見殺已很不錯了,至少陶侃經過樊城時,就告知了樊城守將劉泰軍隊攻城力量的恐怖,讓樊城的將士早早有所準備。
這就讓王桑的攻城變得相當不容易了。
畢竟樊城與襄陽互成犄角,中間還有王桑所沒有的水軍,這樣的情況下,王桑想進展順利,那才奇怪。
劉泰也不著急,畢竟是覆滅一個國家,而且是晉廷,肯定不是急切之下能夠解決的。
劉泰則有意放慢進攻節奏,比如說六月末便是讓王桑出兵,七月份讓周平與趙安雙翼齊飛,用戰略上有節奏的進攻,不斷的大亂晉廷的軍事調度。
自己對于他們三人的進攻,所要求的不多,只要不敗,僵持下去把晉廷所有兵力都給調度過來,這就是劉泰所希望見到的局面,同時,劉泰也有著消耗晉廷國力的意思。
說到底,自己有十一州的優勢,而晉廷只有荊州與揚州,多算一點把不毛之地的廣州也算給他,自己的糧食能源源不斷的從身后運輸過來,劉泰就是打算以本傷人來一波。
更重要的是,自己是能直接繞過世家,通過軍史與府兵直接向著底層來獲取糧食。
對于劉泰來說,完全有底氣能夠把這一場戰爭打下去,持續一年,兩年,甚至三年,只要華夏大地沒有遭遇除了雪災以外的天災,那基本沒什么問題。
但晉廷依賴世家立國,所以司馬紹這統治者,所收取到的糧食本來就要經過世家強豪。
如今打仗起來,世家強豪為了自己的利益不但會盡可能的截留糧食,更重要得是司馬紹還不能拿他們怎么樣。
畢竟江南強豪因眼界問題對所謂分封不感興趣,但見打仗了便會果斷囤積居奇。
而自己手下渡江而來的世家,那是分封的意義,更準確得說見識到了炎漢的文明,本能的想要在晉廷這個坑里面脫身,但他們也沒有找到什么賣身的機會。
這就讓司馬紹很難干活了。
因為司馬紹既不怕速勝,也不怕速敗,但就這么雙方僵持下來,就讓司馬紹或多或少有幾分心憂,尤其三路作戰三路都需要定期的押送糧食過去,這讓司馬紹更頭疼了。
不要忘記了,在祖逖還活著時,江南這邊還遭受過饑荒,之后便是王敦與司馬氏間的長期內亂,這段時間讓司馬氏根本就沒時間去開墾良田勸課農桑。
倒是世家非常積極的開墾土地,只是世家開墾出來的土地,種出來的糧食想要讓世家吐出來,那是相當不容易的,就算是司馬紹也做不到這一點,畢竟這東西觸及利益了。
所以,雖然司馬氏是守勢,但實際上它的缺糧問題,比劉泰要嚴重得多,倒也不是晉廷整個晉廷沒有這么多糧食,而是司馬紹手中沒能支撐三路戰爭,且持續戰斗下去的糧食。
這就是劉泰給這一場戰爭下得第三重保險,畢竟只要糧食不夠了,哪怕四大名將入廉頗也只能聽從趙王的命令進行主動進攻,你不主動進攻,那么就把你換掉。
簡單的說,劉泰的謀劃的確是為了進攻晉廷服務,但整個計劃的前半段是三路進攻晉廷,給蘇峻制造出奇襲健康的機會,直接爆殺司馬紹,結束這一場戰爭。
但如果晉廷挺過了這波,那蘇峻便會改道逆長江而上,與趙安匯合先攻破長江防線,一樣能夠達到戰略目的。
如果這還不成功,那就繼續形成戰略相持,不過周平撤回蜀地,蘇峻自求多福,那戰爭就變成了相持消耗。
自己會把永濟渠給修建好,想辦法打通黃河與長江,再進攻晉廷。
同時每年,則是安排田禋的建隊南下,做好每年騷擾晉廷的計劃,同時每年都選擇支軍隊來騷擾晉軍,就好像是唐朝滅亡高句麗那樣,先疲敵,再滅敵!
說到底,為了對付晉廷,劉泰的確是給蘇峻搭建了舞臺,但要蘇峻沒有抓住,那劉泰也不能把所有的機會全部都壓在蘇峻的身上不是。
而且滅國的戰略也沒道理全部都壓到蘇峻的身上,只要國力比對方強,那耗就是了!
而劉泰則耐心的等待著時間一點點的流逝,畢竟現在還只是七八月,哪怕是小冰河時期。
這時候太陽也還相當炙熱,等這炎熱夏季過去,自己麾下士卒才能順利發揮全力。
到了冬天,雖然南方潮濕的水汽與寒氣結合能形成物理與魔法的雙重傷害,但自己麾下戰卒卻也不只是魚鱗甲,更有著冬日作戰的棉甲,以及成熟的火炕建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