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互市商品-《家父李景隆,逍遙小國公》
第(2/3)頁
這筆生意會拍賣給大明境內愿意繳納新政賦稅的茶商,皇家糧業商行會統購他們生產的茶磚,然后分別運送到興和城與東勝衛城,瓦剌與大明互市的地點就定在了東勝衛城。
茶葉屬于定額商品,真正大頭的是布匹生意,這個生意朝廷不設限制,瓦剌也好,韃靼也罷,只要有錢隨便買。
多少錢一匹由買賣雙方協定,官府只負責征稅與維持治安,這樣做既省卻了官府調動物資的損耗和人力成本,同時還能在交易過程中征稅,獲得穩定的收入。
未來商人們看到互市貿易的好處,會紛紛把店鋪設在興和與東勝衛,如此一來也會間接地促進兩個城池的繁榮,興和城與東勝衛將會成為一個漢蒙雜居的城池,對增進民族融合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時東勝衛瀕臨黃河還是塞外理想的屯田之地,只要將中原失地的百姓遷徙到這里,兩三年之后,這里就會成為一片膏腴之地。
塞外并不適合大規模開墾,控制人口規模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
草原上最適合發展的事采礦與礦石深加工,這些行業需要大量人力,同時還不占用大量的草原。
發展工業的前提是交通便利,這又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在幾項大的物資互市談判結束之后,其他一些雜項的談判雙方誰都不會斤斤計較。
比如鐵鍋這樣的草原人家離不開的工具,涉及到了鐵料,瓦剌很有可能會用鐵鍋融化之后打造武器,不過李弘壁對此毫不在意,若是瓦剌不怕賠掉底褲,大可以這么做。
鑄造鐵鍋用的是生鐵,想要打造武器必須將鐵鍋重新冶煉鍛造,十斤鐵鍋的鐵能夠出一斤打造武器的精鐵就已經是邀天之幸。
這個過程花費的精力、財力,就是大明都承受不起,更別說瓦剌這種虛弱的國力。
更何況大明王朝現在壓根就不怕瓦剌發展壯大,因為大明已經邁入了火器時代,而瓦剌依舊停留在游牧時代。
不管他們的齊射技術再怎么厲害,都抵不過大明戰兵手中的三眼銃和魯密銃!
尤其是神機營里面的大匠宗師現在正在全身心地研究燧發槍,一旦燧發槍研制成功,那大明火器又將進入一個劃時代的變革,到時候別說什么瓦剌了,就算韃靼瓦剌乃至整個蒙古加起來,都不夠大明戰兵殺的!
雙方達成協議協議之后,都是長出了一口氣,大明其實比瓦剌更加希望達成協議,因為這樣一來草原才是徹底安分了。
韃靼有任何異動,瓦剌不會眼睜睜地看著;而瓦剌若有異動,韃靼也會立刻稟報大明。
這二者互相牽制之下,大明至少幾十年內不會再有輩虜之患。
而瓦刺拿到了互市的權力,通過互市貿易換取到瓦剌急需的物資,多余的物資還能轉手賣個更西邊的幾個汗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