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乾清宮。 這一次的御前會議還在繼續。 此刻肅王李弘壁提出的五年計劃,并不單單是官員進駐地方。 任何一個五年計劃,從中央朝堂到地方官府,那都會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基于大明王朝的國情做出的決斷。 這第二件事,正是教育問題。 正如先前朱棣和李弘壁二人私下商議的那般,程朱不能動,或者說科舉不能動。 歷代朝廷,為什么要考四書五經,又為什么只考四書五經? 其實也很好理解,歷代賢才干吏那么多,能臣英才無數,難道他們就看不出這科考的弊病嗎? 可即便如此,這個弊病還是持續了這么久,那自然就有著它存在的理由。 朝廷不是不想考實務考策論,不是不想篩選出真正的賢才干吏,而不是一些只知道苦讀四書五經的書呆子! 但問題在于,這根本就做不到,或者說違背了科舉的公平性! 實務具體怎么考,策論又如何出題,這都是擺在面前的問題。 再者,如果突然改動科舉考試內容,那這對于那些貧寒子弟而言,簡直就是一個噩耗! 他們沒有多余的錢財去購買其他書籍! 他們只能買一些傳播最廣最為便宜的四書五經! 他們也沒有任何背景也得不到任何臂助,可以了解天下大勢,可以獲悉朝堂政局! 在這個消息并不靈通的時代,貧寒子弟只能在家中拿著那些最廉價最普及的四書五經埋頭苦讀,這也是他們參加科考的底氣所在,這也是他們改變自身命運的唯一機會! 什么書籍最為廉價最為普遍? 只有四書五經,也只能是四書五經! 一旦朝廷將這科舉考試內容給改了,那天下間的貧寒子弟,將再無出頭之日! 整個大明朝堂,都將會淪為士紳縉紳的獵場! 他們多的是銀子,去購買那些新學書籍! 他們多的是關系,去洞悉朝堂政局和天下大勢! 所以,科舉不能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