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這并不代表著,李弘壁會就此罷休。 四書五經,先賢圣言,確實是華夏文化的根基,也值得天下學子苦讀銘記。 但科舉大考乃是朝廷的掄才大典,是專門為朝廷篩選賢才干吏的,而不是要一群群只知道張口仁義道德,閉口宗法禮制的書呆子! “以往會試殿試篩選出來的新科進士,在場諸位心中想必也清楚,大多都是些不通實務的書呆子。” “說得好聽點,叫做儲備官員,說得難聽一點,那就是些讀書讀傻了的書呆子,優秀的那些一甲二甲進士,直接讓他們進翰林院或是進七部學習觀政個兩三年,然后才真正開始做官,但那些二甲吊車尾的和三甲同進士,直接就將他們下放到一縣做一縣主官,這是對天下百姓極大的不負責任!” 此話一出,群臣臉色都很是難看。 這位肅王爺終于要旗幟鮮明地對程朱動手了嗎? 李弘壁沉聲道:“這些官員一張嘴就是引經據典,沒有任何治理政務的經驗,也沒有任何實務知識儲備,當面臨州府郡縣那一個個實際問題時,頓時就變得啞口無言,連最基本的解決辦法都拿不出來!” “再加上地方士紳豪強坐大,這些新科縣令要么選擇與士紳豪強同流合污,要么就是被士紳豪強給架空了手中權力,甚至還要受辱于傖徒胥吏之手,這難道不是國朝最大的悲哀嗎?” 百官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開口。 這其實也是科舉存在的一大弊病。 那就是外放為官的新科進士,表現得差強人意,甚至是太過愚蠢。 不是被衙門胥吏耍得團團轉,就是被士紳豪強架空了大權,淪為一個吉祥物,甚至還有的人直接與地方士紳同流合污,一起搜刮著民脂民膏。 所以群臣聽到這話,全都低下了頭。 李弘壁方才說的這些,他們哪里又不懂? 畢竟他們之中的不少人,當初可就是一步步從基層爬起來的啊! 但是問題在于,就算知道了科舉存在弊病,可是又能如何呢? 難不成將四書五經這主考內容給換掉就可以了嗎? 問題確實存在,但是卻不能更改! 因為四書五經一改了,那真正受益之人,反倒是士紳縉紳,而受害之人,則是貧寒子弟! 這個道理,明眼人都知道。 李弘壁自然也知道。 “陛下,眼下四書五經還不能妄動!” “至于新科進士不通實務這一點,倒是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彌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