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 虞國之亡(二)-《東晉:我的權臣父親》
第(3/3)頁
慕容儁如今內心滿是悔恨。
但他終究是一位開國之主,悔恨之余,也沒有完全沉浸其中。
拿得起,放得下。
今日暫且撤離河東,不等于日后不會再打回來。
一旦桓氏圖謀中原、河北,吃到大敗,便是自己乘勝追擊,重回河東之時。
想通了這一點,慕容儁將這副虞國的輿圖燒毀,他知道,要不了多久,就沒有虞國這個國家了。
慕容儁又命人將慕容恪喚了回來,重新與他商量起退兵一事。
翌日,燕軍拔營,企圖東歸。
而桓熙也領了近衛義從與百保鮮卑當先南下,留下弓騎在聞喜縣看管降卒。
行至安邑,桓熙也得知了慕容儁班師的消息,但他并未急于折返。
如果不親眼目睹燕軍完全撤離河東,他根本就不放心北伐晉陽,唯恐慕容儁給他來一記回馬槍。
桓熙陸續匯合了沈勁、謝艾、楊安,說是驅逐,實則是將燕軍禮送出境,重新占據了太行山脈南端西側的部分隘口。
當初,慕容儁突破這些隘口,著實不易,但如今卻丟得輕松。
與此同時,苻堅兵敗身死的消息也終于傳回到了晉陽。
一時之間,茍太后感覺天都要塌了,當場就昏了過去。
大臣們也都一個個惶恐不已,猶如失去了主心骨一般。
他們為了究竟是另立新君,繼續抗爭,還是舉國投降,而爭吵不已。
有投降派,自然就有死忠的大臣。
茍太后已經醒了過來,李威來到后宮問她的主意,可她又能有什么主意。
“時局艱難,哀家只能仰仗建寧公了。”
現在的茍太后,已經完全沒有了冤殺苻法時的果決。
李威只得嘆氣道:
“為今之計,還是先為天王發喪。”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