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當時張辟疆他們卻已經習慣了大漢的制度了,天子負責大漢的思想領域,給所有人指明前進的方向,再由這些他們這些官員向著天子指的方向前進,這一直以來都是祖宗之法。 但徐紹卻并不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親自下場爭奪下相權,大漢歷70年,丞相張辟疆,陳買等人致仕。 他也以老人必須給新人讓路為由,罷免了自己父親的核心班底,以出身和資歷都都非常淺的公孫弘為丞相。 而公孫弘也成了大漢歷史上的第一位奸相,在他的配合下,相權權力急劇減少,逐步向天子集中,大漢開始由丞相責任制,改為了天子責任制,還改革了相權,增加六位假相,讓大漢變成了群相制度,分解相權。 大漢的高層對此,既不滿又有點滿意,不滿的是經過了這樣的改革,相權極大的衰落下來,和以前宰執天下比起來,公孫弘這個丞相幾乎成為了天子的傳聲筒,大漢民間諷刺他為電話宰相,意思是說他只是天子的一個傳聲筒。 但滿意的地方則是三公的位置得到了極大的增多,以前三公就那4把椅子,但大漢九卿等級的部門卻在不斷增加,大漢歷70年的時候已經增加到26個了,再加上13位刺史,還有一些他們的副職,他們只有一成不到的幾率才能登上那個位置。 但大漢的丞相一下增加到九位,上面的位置擴大了近三倍。 徐紹雖然在上面爭權,但對于下層卻也是不斷放利,對于城市的工匠階級,他以終身雇傭制,減少破產的力度來收買這些人,讓他們有上岸的未來。 對于農戶階級,他則允諾提升農戶的養老金,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這些政策讓徐紹有仁皇帝的美育。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