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人走了,丟下不懂事的孩子,就算是有娘家的人幫著收養(yǎng),可娘家人的日子也不好過,又多添幾張嘴,那日子自然是不好過的。 男人雖然也會被人笑話,可大多很快就會娶上新的媳婦,日子也就過得下去了。 大隊長給許寧言的來信中,還說過此事。 他對那些拋棄妻子或者丈夫的知青沒啥說的,畢竟人各有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沒辦法。 可孩子都有了的那些知青,是如何狠得下心得? 覺得他們真是沒人性,當初在農(nóng)村活不下去了,或者想日子輕省一點,好過一點,就找當?shù)厝思蘖嘶蛘呷⒘?,然后借助結(jié)婚,成了半個當?shù)厝?,日子能過得下去了。 這一聽說能回城,立刻媳婦(男人)也不要了,孩子也不要了,臉也不要了,良心也不要了,拍拍屁股就跑了。 有點良心的,還會說兩句好聽的話,說以后回城后會寄錢回來。 沒良心的,跑就跑唄,跑之前還把家里的錢都卷干凈,完全不顧一家子的死活。 許寧言看到大隊長的信,想起了上輩子看過的一個很老的電視,叫孽債,講述的就是下鄉(xiāng)知青的孩子,被父母拋棄,多年后去大都市尋找自己親生父母的故事。 里面那段歌詞,許寧言現(xiàn)在都還記憶猶新:爸爸一個家,媽媽一個家,剩下我自己,好象是多余的…… 當年聽到這首歌,就覺得心酸,道盡了多少被知青父母拋下的孩子的苦楚。 如今經(jīng)歷了這個時代,參與其中,雖然明白那些知青也有許多無奈和痛苦,可對于他們來說,回城的渴望是遠遠超過了他們對孩子和另一半的感情的。 可以說是時代的悲劇,大家都是被時間洪流裹挾,更多的,大約是人性的自私吧。 只是這種事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誰也不能替代他們?nèi)プ鰶Q定。 信的最后,大隊長還跟許寧言打聽,這些回城的知青,是真的不能將農(nóng)村的妻兒帶回去嗎?真的養(yǎng)不活嗎? 許寧言看著這幾句詢問里,大隊長的憤懣,痛心還有不解,也只能嘆息一聲。 也許大隊長其實心里都清楚,只是不能理解吧! 這樣的信,只有這么一封,后來大隊長寫信來,就再也沒有提過這件事了。 倒是說了幾件新鮮事情來,說機械廠的那個聯(lián)合收割機,在他們鎮(zhèn)上,現(xiàn)在叫紅旗鎮(zhèn)了,特別的有名。 聽說收割莊稼十分的方便,開著車下地,卡嚓咔嚓幾畝地就收割完了不說,連稻子都給直接打好,直接拖到道場上曬就行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