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嗯,這本書可能到此為止了。 原因很簡單,我實在沒能力去從零開始,構思兩場既能夠體現出每個人的特點,又不至于被老玩家罵的LOLBO5了。 群里的好兄弟一直鼓勵我說,只要我能夠把這部分劇情撐過去,接下來就可以研究研究其他的電競項目了。 但事實是我壓根沒有能力將“這部分”撐過去。 所以在糾結許久之后,我最終寫下了這個章節,來總結我自己的徹底失敗。 我怎么把這本書給寫爛成這樣的。 細細想來,或許在開書的時候,這本書的命運就已經被定下了。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全職,讀過原作,看過一些年代久遠的二創,但不混圈也不磕CP。 LOL,算是看LPL的老觀眾,但游戲淺嘗輒止,水平甚至是出了人機房就鐵定會被暴打的級別。 與其說我是作為一個粉絲或者玩家或者讀者的身份開了這本書,不如說是我偶然得到的一個靈感。 也就是“全職高手的電競體系到底合不合理。” 有關這一點我17年的時候就在B站上看到過有人研究這個的視頻,后續幾年又陸陸續續地在藍色高端論壇之類的地方看到過相關的討論。 結合那段時間看電競比賽比較多的我還算是比較懂電競俱樂部,比賽等等的運行模式,所以讓我寫一篇有關這個的議論文,難度還是不大的。 與此同時,大概是偶然的工夫,我跑去重溫了一下全職高手,發現和中學時初看的感受又不同,最讓我想不通的是,為啥葉修不直接和嘉世爆了? 無論網上對此有多少種解釋,我都沒辦法讓自己去完全信服。 兩者結合,這本書開頭的雛形就在我腦海中顯現了。 正好那段時間我頗為沉迷于某種娛樂性的寫網文開頭活動,各種同人的原創的開頭寫了差不多十來個,這個想法就成了其中不太起眼的一個。 開書時候是我大三的清明節,那時候我在北航混著日子,看著自己的績點好像夠不到保研線,正尋思著要不要開始復習了。 于是尋思著清明再玩一玩吧,胡思亂想瞎寫一點東西,清明結束就該準備復習的事情了。 于是我隨意地將我那一大堆開頭之中的一個拿出來改了改,然后發在了起點。 不出意料,最開始那段時間壓根沒有人簽我,書就這樣一路滾進了交叉審核之中。 我也沒打算多想什么,便尋思著4月6號再更新一章,便可以回學校繼續復習大業了。 結果就在4月7號我上課上到一半,老大在交叉審核中把我撈了起來。 手足無措的我那段時間這才正式開啟了網文生涯。 之后那段時間或許是最快樂的日子了,書的數據很不錯,排名每一天都在暴漲,內心狂喜的我也就卯足了勁開始碼字。 那時候壓根沒有大綱,想到什么寫什么,腦海里浮現什么名場面就寫什么名場面。 可以說這本書最高光的時刻都在那么前一百章了。 一路沖到新書榜前十,殺進三江,在這樣一個最高位中迎來首訂三千的高光時刻,那時候我真的信心滿滿。 我覺得我一定能夠好好寫下去的。 但是就像我說的一樣,禍根從我開書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埋下了。 這本書的前一段就好像是RTS游戲,作為作者的我和作為主角的裴云騰一起站在高位視角,這里開一個聯盟,那里挖一個潛力股。 用現實電競完備成熟的體制去降維打擊蝴蝶藍老師在十余年前那個電競極度不成熟的年代憑空構思出來的電競體系,很不體面,但很爽。 除此之外,現實和全職里的人物大亂燉組戰隊,這樣的內容我寫得來,同樣看點也滿滿。 這兩大爽點,成為了這本書前期高歌猛進的基礎。 但無論是構建體系,還是亂燉組隊,其實都不是能夠寫得太長的內容,當這些內容在前期被鋪陳得差不多了,后期就勢必會要求我給出新的爽點。 開書的時候我想得蠻好的,后期就寫比賽嘛,哪怕和其他聯盟文差不多了,但考慮到有葉修這些全職角色的參與,應該寫起來會有意思一點點吧? 想得很美麗,但現實很殘酷。 從布局商業體系和建隊過渡到正式打比賽,就像是從RTS驟然過渡到RPG或者FPS,期間的轉換壓根就不是隨隨便便適應得了的。 我的構思讓我對每場比賽應該誰勝誰負,應該造成怎樣的影響,鋪墊怎樣的故事有著極其清晰的鋪墊,知道什么時候該高潮,該鋪墊怎樣的情緒。 但我就是沒能力讓這些比賽寫出我想要的效果。 更要命的是,作為一個十足的電競菜鳥,一個LOL出人機房就被打到不敢出泉水的廢物,我壓根沒能力寫好一場能讓大伙看得開心的比賽。 我還記得那是上架沒多久,LPL揭幕戰,藍雨對興欣那一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