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一部分提供給蘇景云部隊使用,另一部分則轉給江南。 朝廷省了一大筆軍費支出,太子那邊也獲得了好處。 朝廷因此加封蘇景云為淯陽伯,提領河洛、漢中、荊楚等地軍政事務大臣,統管剿匪事宜! 柳明德、周克端、蘇景文、李泉、張勇、程斌等人,俱有封賞。 有蘇景云封鎖淯陽府北境,流寇大軍數次進攻而以失敗告終。 最后,流寇折返關中,走子午道、儻駱道、金牛道等,直入蜀中。 開春,蜀中大旱,流民四起,從流寇者眾多! 流寇勢力大增! 其中,有李獻忠者,自稱奉天倡義大元帥,割據蜀中,以圖自立! 河洛、淮揚、岱岳諸地,也有張姓、高姓匪寇首領,自立為王! 與此同時,百越諸地蠻夷下山掠奪。 整個大乾王朝,形勢愈加嚴峻。 為保西南無虞,蘇景云奏明朝廷,提兵西去蜀中,經過數戰,殲滅李獻忠大部,奪回蜀中。 李獻忠余部從金牛道,北返關中。 蘇景云加封淯陽侯,兼領蜀中、劍南、滇池等地軍政事務大臣! 隆緒二十九年,皇帝駕崩。 京城之中,二皇子晉王篡改遺詔,矯詔登基。 為拉攏蘇景云,加封蘇景云為淯陽郡王! 賜九錫,假黃鉞! 總領河洛、關中、淮揚、岱岳、漢中、荊楚、蜀中、劍南、滇池、嶺南一切軍政事務! 命其率軍東進,收復江南諸地! 與此同時,太子在應天登基。 也同時加封蘇景云為淯陽王! 總領之地,并無差異。 命蘇景云北上,掃除奸佞,收復京師! 另一邊,太子與二皇子大軍,在岱岳等地相互攻伐。 得知消息之后,蘇景云并沒有表態。 反而命張勇南下嶺南諸地,平定越民反叛。 另一邊,與李泉、李二等人,率部北上關中、河洛,掃除匪寇,匡扶宇內。 榆林之戰,蘇景云滅李獻忠部! 晉中之戰,蘇景云滅高寇! 太行之戰,蘇景云滅張寇! 河間之戰,蘇景云包抄二皇子所部! 二皇子大敗! 李泉所部乘勢北上,收復京師。 程斌所部率大軍南下江南,迎接太子北上京師的呢估計。 路途上,太子加封蘇景云為漢王! 賜九錫、假黃鉞、總百揆、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儀同三司、開太尉府、設相國衙! 又賜九旒鸞輅、黃屋左纛! 加領直隸、遼東、燕云、河東、云中、朔方、關中、隴右、河洛、岱岳、淮揚、江南、荊楚、漢中、蜀中、劍南、滇池、交趾、嶺南、百越等省一切軍政事務! 次年元旦,大乾皇帝以德行有虧,禪位于蘇景云! 蘇景云三辭三讓后,登大位! 改國號為——大漢! 【全書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