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只希望那傳言中在雄州抵抗北莽的離陽英雄董卓能夠再度挺身而出救他們于水火之中。 可惜他們不知道的是所謂董卓乃是離陽英雄將軍一事本就是個無稽之談。 真正的董卓進城之后完全無視了手下兵馬燒殺搶掠的動作。 從北莽到太安城,這可是一條 拿下這座太安城對于董卓來說意義大于實際。 畢竟太安城選址在董卓看來并不算好,否則的話他們也不能一經攻破雄州就能直接一馬平川的直達太安城。 若是讓董卓來選,有天險可守的廣陵道會更好一些。 這也是當年大楚為何會定都廣陵的原因之一。 所以廣陵便是董卓的真正心之所向。 占據了那號稱天下糧倉的廣陵,董卓才算是有了真正的立身之本。 而象征意義大于戰略意義的太安城,將它付之一炬才能讓他董卓的大名留在青史之上。 現在區區燒殺搶掠又算得了什么? 況且他董卓雖然血脈里是中原人,但卻是自北地長大,骨子里對于中原人向來都是看不起的。 這種劣等人死再多也無所謂。 成王敗寇,便是如此。 因此等北莽大軍離開太安城之后,這座曾經的天下第一雄城就葬身在了熊熊烈火之中,與其一起葬身的還有數十萬來不及逃離的離陽百姓。 與之同時,有關董卓究竟是何人的真相也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之下慢慢流傳開來。 一時間本是離陽英雄的董卓瞬間就變成了能夜止嬰兒啼哭的大魔頭! 而知曉了北莽大軍行進方向的廣陵王趙毅則是滿臉慎重的開始排兵布陣,誓要借著那天險廣陵江將董卓攔在廣陵道之外。 南下遷都的趙武聽到這個消息后則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靜等兩者分出勝負,他在擇機派兵收拾殘局。 可他卻不知手底下的人心正在悄悄生變。 當初京畿大軍稀里糊涂地接了命令南撤之后,如今也算是回過了味來。 一刀未拔就倉皇難逃,這對于常年駐守京畿地區、心高氣傲的京畿大軍來說簡直就是一個抹不去的恥辱。 哪怕死在北莽的屠刀下也好過如此憋屈的南逃。 后世的史書之上定然會大肆抨擊他們這些身不由己的‘懦夫’! 但這天下可不止趙武一個姓趙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