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 尋尋覓覓-《這個中醫(yī)好年輕》
第(2/3)頁
她折返回孟氏祠堂附近,改道往鎮(zhèn)上走。再向路人打聽,遇到幾個人,并沒有得到更多有用信息,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孟福泉是誰。
陳瑾不免有些疑惑,孟老師醫(yī)術精湛,連續(xù)多年在家鄉(xiāng)和鄰村義診,誕生了無數(shù)精彩醫(yī)案,廣受好評和歡迎,他本村的人怎么還有那么多不認識他的?
容不得多想,陳瑾決定先到鎮(zhèn)上找到孟福泉父親的文具店。
又步行了差不多半個小時,來到羊角鎮(zhèn),通過導航陳瑾沒多久就找到了文昌文具店。
已是下午四點了,晴朗的初秋還是挺熱的,陳瑾已經(jīng)頂著烈日徒步走了一個多小時,微微出了層薄汗,身上已有些疲乏,但內(nèi)心卻依舊是愉快的。她覺得以前的任何一次獨自出行,都比不上這次尋師問道的過程有意義,有意思。
陳瑾成功找到了孟福泉的父親,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伯,身材和容貌都和在古醫(yī)學堂公眾號一些圖片上的孟福泉有幾分相似,只是明顯多了歲月留下的滄桑痕跡。
確定他的身份后,陳瑾稱呼他阿伯,之后說明來意,希望他能夠指點迷津。
同在文具店里的還有一個長得圓圓胖胖的二十多歲的男子,和孟父說了幾句話后就走了。陳瑾雖然不認得他,但在那里見到他,直覺告訴陳瑾,他就是孟福泉的文章中常提到的金虎。
能夠找到孟父,又能見到金虎,陳瑾相信距離見到孟福泉老師已經(jīng)不遠了。
經(jīng)過再三請求,孟父終于松口,告訴陳瑾古醫(yī)學堂(知足堂)的位置,并用一張白紙畫出簡單的路線圖。
陳瑾拿到路線圖之后再三感謝,之后告別,前去尋找學堂的位置。
可惜的是,第一次根據(jù)路線圖尋找時,陳瑾并沒有找到學堂在哪里,也沒見到孟福泉的學生們。(后來才知道,下午四五點鐘,知足堂是不開門的,大家要么在整理文案,要么在農(nóng)場習勞。)
陳瑾沒找到學堂,很不甘心,又拖著行李,買了些水果,返回孟父的文具店,想要在文具店守株待兔。
孟父告訴陳瑾,孟福泉平時是不會來文具店的。他讓陳瑾多向旁邊的人打聽,不要找不到就那么快放棄,多問幾個人就能問到。
那時已經(jīng)五點多了。中午就沒吃飯的陳瑾已經(jīng)又餓又累。等不等得到孟福泉來文具店無所謂,主要是有個地方安心地坐著休息。
對于一個身體單薄瘦弱的女子來說,從早晨出發(fā)一直到傍晚,頻繁轉車加上負重徒步,中途幾乎沒有休息和進食,能撐下來不過是因為心中那種尋師的快樂,和一定要找到孟福泉的強烈信念。
陳瑾對孟父說:“我就在這里坐一會兒,讓我在這里休息片刻,就當我請您吃水果,您能給我一杯茶嗎?”
孟父沒有趕她走,給了她一杯茶。只是他既沒有收下陳瑾的水果,陳瑾也沒有喝一口茶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