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92章 兒孫之福星高照(大結局)-《重生:回到八零當二婚富豪》


    第(1/3)頁

    程嫣也從陳胖子的鹵味火鍋里面得到一些啟發,開了一家程記海鮮店。

    讓她意外的是,這家店,成就了她的餐飲帝國。

    火了幾十年年,到了后世,一年營收14億。

    就是這樣一家專做海鮮的餐飲企業,發源地卻在內陸申城!

    “以后,我們每一家店全部直營,每到一座城市,就“重做”一遍供應鏈……”第一家海鮮店開業之初,程嫣對餐飲公司高管們如此訓話。

    “我要讓食客們都記住,程記海鮮,它就是海鮮界的硬核餐飲。”

    餐飲同行常說的一句話是:餐飲歸根到底比拼的還是供應鏈。

    這句話放在海鮮類餐廳,更為重要。

    1989年,程嫣碰到了來火鍋店消費的同行徐莽,那是一個在長沙做了八年海鮮供應商的男人,通過交流,程嫣看到了餐飲的新商機:

    比如,一些魚蝦類他們拿貨只有十塊錢一斤,但高檔酒樓賣給客人就是一二百一斤,利潤空間極大。

    而且,做供貨商常常面臨酒店壓貨,一壓就是七八萬的賬,這不是個小數目。

    但開餐廳成本卻相對不高,一個兩千多平的店,5萬左右就能開下來,日常朋友的宴請也方便。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餐廳為了控制成本,都會做冰凍的“死海鮮”。

    但長期的海鮮供貨經驗,徐莽擁有一系列的能夠讓海鮮活更久的技術參數,從源頭、運輸、內陸海鮮池存養等各個環節把控,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海鮮損耗。

    比一般餐廳更有優勢。

    于是程嫣邀請與老徐合作。

    徐莽也知道了程嫣家底雄厚,背靠陸家,便是帶上兩個跟他一起做海鮮的親弟弟以及另一名親戚一起,來到申城,與程嫣合伙,拿下了2500平的店面,創辦了程記海鮮。

    老徐與程嫣一樣,判斷正確,用“活海鮮”優勢來做差異化,做市場,是完全的“降維打擊”。

    市民幾乎是奔走相告,要請客,并且上檔次的,就選程記海鮮!

    “它家的海鮮都是活的,自己現選現做,并且還有專門的瀝水籃,斤兩夠!”

    于是,程記海鮮在申城首店即火。

    “之后幾乎一店一個模式,生意都非常好,但當開到第四家店時,明顯管不過來了,到了天花板,于是1992年請來了專業的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進入了新的發展。

    雖是合伙企業,但很早就是公司化的運營策略,這也是程記海鮮一直走的比較穩的原因。”

    在接受電視臺采訪時,程嫣說道。

    老徐在內的四個合伙人,和職業經理人們一起,將程記海鮮這艘大船穩穩地向前開著。

    經驗豐富的“程記人”們認為不能做外賣,會拉低餐廳中高端的逼格,而陸云謙卻是認為,必須做外賣,因為這是一個餐廳天經地義應該存在的模塊。

    后世的外賣,撐起幾個互聯網外賣帝國,怎么能輕易否定了外賣的價值?

    后來終于達成一致,做外賣,并由餐廳帶頭組建了外賣事業部。

    但在賣什么菜品的問題上又出現了分歧。

    堂食團隊認為應該賣體現餐廳特色、展示大廚水準的菜品;外賣團隊認為應該有用戶思維,什么最受歡迎就賣什么。

    于是堂食和外賣兩個團隊內部形成賽馬,各自開發產品,讓市場來給結果。

    堂食團隊極盡展示廚藝,把程記海鮮壓箱底多年的菜品技藝全部拿出來。

    外賣團隊以用戶為導向,拉取了整個城市的外賣數據,分析申城銷量前十名、區域銷量前十名,用大數據指導生產,把賣得最好的拿到外賣菜品中。

    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數據反饋,堂食團隊不得不服,銷量前幾的全是外賣團隊開發的。

    外賣的開發逐漸交由專門的外賣團隊來做。

    但也還有更好的結果,程記海鮮最后還把外賣做得好的菜品拿到堂食來,對堂食的流量起了一定的貢獻作用。

    在小嬌妻的事業做得越發紅火時,陸云謙也沒有閑著,繼續創作故事。

    幾乎是把前世的好故事全部搬了出來。

    也在國內外成就了自己高產“大作家”的頭銜。

    陸云謙最后寫的一部故事,就是在互聯網興起之后,發布在網絡上的連載網絡,《九龍拉棺》,這是一部玄幻熱血。

    在寫這部之前,他就對粉絲們說過,“這部將成為我本人的封筆之作。等這部連載完畢,我將再也不寫,而是專注于搞養老生活。”

    到這個時候,他的粉絲已經積累了上千萬。

    在BBS論壇、天涯社區等陸續興起之后,粉絲們是紛紛在這些論壇里面激動哭泣。

    一面是感謝他帶來了無數好故事。

    另一方面呢,則是感概喜歡的作家都要退出舞臺了。

    陸云謙也讓私人助手回應:“我將永遠用故事守護你們每一位可愛的人兒……”

    這話回應的,還不如不回應,簡直就是在給他拉更高的人氣。

    在進行玄幻連載十年之后,他還幫劉濯爭取到了建筑歷史上的一個超級項目——東京晴空塔。

    時間來到了2010年。

    當劉濯來到他家,說起正在參與東京塔的設計項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