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兩個問題-《賊警》
第(2/3)頁
孫尚,左羅坐下來,拿起手機查詢,孫尚,今年四十五歲,二進宮人員,坐牢的原因為偷渡和走私,孫尚算是子承父業,他父親就是孫家早年偷渡的蛇頭。孫尚十八歲就被捕一次,坐牢三年。然后是十年前被捕,走私手表,雖然罪行低,但是因為有前科,所以還是三年。孫尚同時是一名老資格海員,船長,對東南亞航線熟悉無比。
看來是有人讓孫尚夾帶一批貨,蘇誠看左羅手機里的孫尚信息,可能是給了報酬太高,孫尚無法拒絕。但是這么想來,孫尚并不知道這批貨是什么。
左羅問:“什么時候的事。”
“就十天前,我們從馬來回來,卸貨之后,老大就和孫尚吵架,并且讓孫尚滾蛋,我從那天起就沒見過孫尚了。”
左羅問:“誰是老大。”
孫嘉全立刻道:“警官,你知道我們孫家規矩,我不會出賣老大的。”
“你不是出賣了孫尚嗎?”
孫嘉全道:“警官,這人都分等的,比如我這小螞蟻,人家出賣就出賣了,誰會管我們。如果你出賣個長者試試,半夜會被治安隊扔到海里去喂魚。”
“長者?”
“我沒說是長者,就是打個比方。”孫嘉全立刻解釋。
不是長者,蘇誠從其眼神動作判斷得出答案,但是是族群內比較有影響的人,應該算是孫嘉全說的20%的地主。有些人在改革開放初期,有錢,搞養殖,買地,弄魚塘,搞果林。一旦開發,這些就屬于他的地了。其他人多是自己房子,最多還有一畝三分地,就屬于窮人。城市開發,族里將地收了,按照每人貢獻的地多少進行財富的比例分配。族里把地給開發商,開發商就給族里店面,房子這些補償。有地的人會越來越富,有錢聲音大,話語權就多,即使這邏輯很不高尚,但是就是事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