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旁支嫡女》
第(2/3)頁
阮嘉定雖然是前方惟彥一科,但是前程遠(yuǎn)比不得女婿,不免在酒桌上就有些想女婿提攜一二,方惟彥聞弦歌只雅意說他輪轉(zhuǎn)回來時,會替他活動,阮嘉定一時大喜,翁婿二人喝了不少酒。
朝中有人好做官就是這個意思,你有能力,但是沒人替你在御前說話,或者是有人在上面嚼蛆,你可能被閑置多年不用,而大部分人可能都等不到那個時候了。
求誰也不如求自己女婿來的便宜,這也是阮嘉定不見外了。
自然,若是他放著這樣的大樹不求,反而去求別人,方惟彥心中又會如何作想呢!
從娘家回來,蜜娘讓人熬了醒酒湯給方惟彥,方惟彥乖順的接過去全部喝完,他就是這樣,喝醉了也很少發(fā)酒瘋,尤其是在蜜娘面前,時常都很乖巧,如棠哥兒一般。
“蜜娘,我們快歇下吧。”他酡紅著臉,對蜜娘招手。
四周的下人們都忍不住捂嘴直笑,又低著頭,蜜娘也有點不好意思:“你先歇著,我等會兒就來。”
“你來吧,快點來。”
他仿佛犯了倔勁兒一樣,就是要她,蜜娘只好歉意的讓下人們都出去,她自己則過去,方惟彥一下就捉住她的手,拉她坐在自己腿上:“蜜娘,我好想你,一整天都在想你。高興的時候也想,不開心的時候也想你。”
蜜娘輕輕的替他按著太陽穴,有些心疼道:“怎么啦?是不是哪里不順利?”
“沒有,一切都好。”方惟彥順勢靠在她的胸口。
蜜娘有一下沒一下的輕輕拍著他,仿佛哄孩子一般,不一會兒他就仿佛睡著了,但即便睡著的時候還一直拉著自己的手,好像生怕自己逃開了一樣。
待他睡下,蜜娘方才出去,春桃適時過來了。
“怎么了?”
“四太太,今日陳康說去各大當(dāng)鋪問了,仿佛是大房和二房都偷拿了幾件當(dāng)了。”
蜜娘頷首:“好,我知曉了。”
春桃不禁問道:“這事兒您打算如何呢?”
“你們先悄悄的把東西贖回來,我再拿給老太太那里就是了,至于其他的,我就不說了。”若說之前可能還鬧將出來,震懾府中眾人,日后休要來這里如何,但現(xiàn)在若是準(zhǔn)備分家的,那反而是賣一個人情。
為何是大房二房偷的東西也很好說,俞氏雖然妝奩多,但家中寡母兄弟還有妹妹都靠著她,她自己無兒無女,還要在府里打點,有時候不趁手也是常有的。于氏就更不用提了,常雨珠不過是按份例給,多的一點也沒有,可二房的孩子大了,家里不分產(chǎn)業(yè),他們就只能打別人的主意了。
春桃悄悄下去了。
俞氏和于氏的事情,常雨珠早已知曉,她笑道:“鬧出來了才好,大房二房還想趁著侯爺在,把他們的兒女全部發(fā)嫁,還想整日金尊玉貴,那是做夢。”
家里人多,排場又都要,常雨珠早就不耐煩了,她現(xiàn)下又有了身孕,再這么著,等自己的兒子長大開府,將來連站腳的地方都沒了。
卷碧扶著她坐下,又道:“話雖如此,但四太太會鬧出來么?她們從登州回來,登州雖然不富庶,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四房哪里會缺錢,怕是不會介意那些東西。”
“誒,話雖如此,我那四嫂是個精明人物,我聽說她院子里的東西幾乎都登記造冊。不見的東西有七八件之多,雖然看著都不起眼,并非珍稀之物,但也不會完全不介意。”常雨珠早就發(fā)現(xiàn)此事,但她沒有直接揭露,就是為了這一遭。
侯爺總想著大家一處,可家中出仕的少,吃飯的人多,個個都要錦衣玉食,哪里夠呢?
大房孫輩有八個,二房也差不多,三房雖然只有一個,但花費的也不少,再有四房如今也是兩個,再有她們這一輩還有小弟弟小妹妹們,這些人將來也要成婚,又是一筆不小的耗費,這些銀錢,全部都要她來出。
都要熱鬧,都要體面,可府里哪里有那么多銀錢呢。
常雨珠的問題,徐氏哪里不清楚,因此見蜜娘悄悄送過來的,微微嘆了口氣:“你二嫂常年要吃人參,家里不像往年,你三哥又要疏通門路,這哪一樁都是要錢的,但沒想到她們竟然作了盜賊,你沒有鬧出來也是替她們遮掩,何嘗又不是替這府上遮掩?”
蜜娘點頭:“大嫂是續(xù)弦,這么多年也沒個孩子,她尚且有寡母和弟弟妹妹在,怕是手頭不寬,二嫂也是命苦,我自不會怪她們。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這也是應(yīng)該的,三嫂那邊在問我敏哥兒要和我們羨哥兒一道學(xué),再有大房的兩個侄子,雖說在申家讀書,但到底是自家人,若是求到四爺這里,四爺也推脫不了。”
這話倒很是了,但徐氏十分不爽,她和丁姨娘沒有恩只有怨,沒有趕盡殺絕,已經(jīng)是她格外仁慈了。
兒子厚道,可她們卻都不客氣。
徐氏不禁道:“也不必應(yīng)承她們。”
“話雖如此,同在一個屋檐下,日日見面,若太絕情了,旁人又如何看呢?哦,對了,四爺準(zhǔn)備在翰林院附近賃個屋子,這樣見同僚,招待同鄉(xiāng)倒是好。”
“咱們府上不能嗎?”
只見蜜娘笑道:“有些讀書人就是有那個脾氣,不愿意入朱門,便是四爺見同年,也只穿燕服,生怕別人說他自視甚高。”
徐氏也知曉兒子現(xiàn)在大了,也有自己的班子,但是家中人多口雜,怕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要在外另外招呼客人。
分家的話,當(dāng)然不能由蜜娘說出來,父母在不分家,這樣于名聲也有礙。
那么最緊要的是要讓徐氏自己知道,不分家的壞處。
此事之后,家中平靜,阮嘉定和定二奶奶都要去嶺南,蜜娘去送了一程,說來,她本以為這次回來能時常見到爹娘,不曾想居然她這一回來,爹娘要走。
但人生之事就是如此,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兩個弟弟由蜜娘引薦給徐氏行禮,玉恒玉涵都是好相貌,且敦厚老實之輩,這讓徐氏很是歡喜的同時又打量了一下蜜娘,這阮家全部的鐘靈毓秀仿佛她一個人得了去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