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旁支嫡女》
第(3/3)頁
蜜娘卻知曉她這位大弟弟萬事均安,是那種不管發生什么事情,他有自己的章法的人,據說他自己和方惟彥道中了也好,不中回家做放牛翁也可。
但玉恒絕對才識不錯,方惟彥還道他這樣的心態反而好事,一但發軔也不一般。
又說玉涵卻不同,他小時候頑皮,長大后,卻在科舉一途上十分著緊,勤學聰明,但得失心很重。
不過,這兩人因家教關系,從不拿官家子的威風,在學里也是和其他學生一般。
見過徐氏后,她道:“他二人都是半年才回來一次,我想就不必接來,好歹也有這么大了,雖然不至于當家理事,但也能立起門戶來,兒媳尋常回家多看顧些就好了。”
徐氏自然知曉是為何?府里如今住著俞氏的兩個妹子,都是嬌花一般的年紀,阮玉恒和阮玉涵此時不結親,都是為了將來有了功名,能結更好的親事。
如今,她自己也覺得越來越不方便了。
尤其是常雨珠又拿了賬簿過來,大房方惟昌的女兒要出嫁,還是嫁給郭家,這嫁妝自然不能少了。
她愁眉苦臉道:“侄女兒的嫁妝我是巴不得越多越好,只是今秋年成不好,先頭老太太的喪事辦完,賬上好容易緩過來,這一季的收成怕是全要給盛姐兒了。”
“再有六弟的年紀也不小了,他那里倒是可以減一點去。梅姨娘說哥兒要開蒙,要院子住,兒媳想著羨哥兒隔壁還有個院子——”
徐氏默默想著,那可是留給敏哥兒的。
常雨珠管家已經節流不少了,但仍舊不夠用,翁老夫人在的時候,徐氏就早已察覺,到如今,卻是難辦的很。
偏偏,方惟彥在最后也和東安侯還有徐氏說了這個問題:“如今我聽說府中已然入不敷出,我們幾個大點的成家立業了倒好,可到底下的弟弟妹妹們,將來如何是好?”
東安侯道:“這卻不是你該關心的,我和你娘都在,怎么能分家,你們兄弟手足一起,便是日子沒以前那么好過,酌情減少一些就行了。”
以一個大家長的角度而言,自然希望所有子女都顧好。
甚至劫富濟貧也是應該的,只要一日不分家,府里的少爺小姐們都能依靠這個侯府的名頭,嫁到好的人家,這對侯府而言是皆大歡喜。
方惟彥立馬起身欠身:“這是兒子的不是了。”
徐氏連忙幫兒子說話:“你也莫怪他,這一回來,房里少了好些物件兒,他和他媳婦兒都是掩著。現在都已經這么著了,將來,唉,豈不是兄弟們反目。”
她已經決意分家才是最好的,分了家,以方惟彥的孝順,這兒子還是她的兒子,方惟鈞的親兄弟,但若還在這府里,自己兒子反而要為那些小娘養的跑腿。
“還有此事?”東安侯皺眉。
方惟彥嘆道:“這樹大要分枝,兒子心想現下分了家,反而大家彼此留著體面,總比將來鬧的不成樣子才好。兒子已然出仕,兒子的那份可以給二房,我和阮氏可以住官房去。再有如今國本之事,越演越烈,請托之人也越來越多,兒子深陷其中,個中滋味難以解啊。”
因為圣上未立太子,方惟彥雖然世詹事府少詹事,但其本職還在翰林院,如今是翰林學士,這樣的天子近臣,自然不少人上門,將來郭家、崔家甚至是瀚海公府都上門,這些人哪邊得罪都不好。
東安侯見兒子頗為為難,不禁道:“你如今為天子近臣,些許事情你也有分寸,既然如此,就分家吧。只你也不必住官房,哪里就到了那個地步。”
如今全家官位最高的就是兒子,且他還十分年輕,按照常理,他的仕途至少還有三十年,只要有他在,整個東安侯府就一點都不必怕。
方惟彥跪下來給東安侯和徐氏磕了幾個頭。
要分家的消息很快傳了出來,蜜娘聽從方惟彥的話,什么都不爭,她知曉方惟彥才是最大的寶貝,人在,比什么都強。
除了常雨珠覺得是好消息外,其他幾房都惶惶不安。
大房的俞氏在府上雖然過的不大順意,畢竟她也不是侯夫人的嫡親媳婦,丈夫之前是世子爵位沒了,還被婆婆的兒子繼承過去了,但是婆婆也還算可以,她的娘家人還要她來周濟,在侯府也有棲身之處,如今分家,她又如何呢?
二房的于氏更是哭哭啼啼,丈夫被流放,她就已經很苦了,平日里好歹還有侯府照應著,她們的日子好過許多,將來這一分家?兒子們該如何是好呢?
女兒又怎么和人家家中說親。
更不用提那些還未娶親還未嫁人的侯府子女,這些人都生怕分家之后,自己被掃地出門,還是徐氏出來道,還未成家的,都跟著他們過,等找到媳婦了,再分家出去。
其實以蜜娘的角度而言,她自己也是望族旁支出身,她很清楚,被分出去之后,若非自己這一支高祖父和父親能夠科舉出仕,恐怕也不過是田舍翁,像阮十一那樣幫著老家看祖墳和祖產的都已經是混的相當好的族親了。
固然,大家都可以一家子混在一起,但將來怕是嫡支都被庶支啃干,大家一起玩玩。
不當家不知道財迷油鹽貴,于氏這一房當年都被開除出族譜,她自己覺得耗費小了,可實際上就沖她這一房一個月吃的補品,夠莊戶人家過一輩子了。
“蜜娘,我想我們剛出去住,若住太大的宅子,反而不美,就這個宅子如何?小三進,正好夠我們一家人住。”方惟彥道。
分家也是男人分,女人壓根都不能去參與。
他是提前和自己商量,是他提出要分家的,那肯定在明面上就會分的少一些。
蜜娘笑道:“這有什么,咱們住這個院子也好幾年了,我倒是覺得挺好的。你不必擔心我,自古弱肉強食,誰能保證誰一輩子,我們也有我們的路要走,她們若要怪,就怪這個世道不公吧。易地而處,我們可能還更慘。”
若方惟彥沒什么出息,今日是方惟昌做世子,哪里還有她們的活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