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將來的大戰,河東兵力一定是主力,至少是主力軍之一,設定襄道行軍總管或代州道行軍總管,代州總管很可能是主帥,再不濟也是副帥。 換句話說,李淵、李世民是將這份軍功的選擇權放在了李善的手中。 韓良在心里想,李懷仁困住突利可汗卻不攻也不納降,說起來未免有些可笑,但卻是通過這種略為笨拙的方式向陛下、太子表明心跡。 而陛下也通過這種方式向李懷仁顯示,并無猜忌之心,當兩代君臣相濟。 韓良、溫大雅能想得到的,在場的眾人大都也想得到,關于李楷出任代州別駕都無人理會了,視線都匯集在了李善身上。 覺得與李善沒什么交情的,或者覺得自己在軍中威望、功勛不足的沒吭聲,很多人都看向了沉默的蘇定方……按道理來說,這位代國公是最合適的人選。 也有人看向了同樣沉默的張士貴……這位既是太子心腹,又曾經數度得陛下褒贊,還是魏嗣王義結金蘭的兄弟。 從背景上來說,張士貴的確是最合適的。 不過尉遲恭卻湊了上來,小聲嘀咕了幾句,李善臉上沒什么表情,心里卻將這位吳國公排斥在外。 論勇武,尉遲恭不讓人后,但論統帥大軍,尉遲恭甚至沒有這樣的履歷……早年在劉武周帳下,他是在宋金剛麾下的,后來在李世民麾下,更多是以近侍護衛的身份出現,這方面的能力還比不上程咬金、秦瓊。 “你是朔州人。” 坐定之后,李善給出的理由讓尉遲恭有些啞然……其實唐朝是沒有所謂的不許本地為官的正式規矩,但潛規則是除了京兆之外,其他的地區,一地主官不選本地出身的官員。 尉遲恭是朔州人,代州總管轄四州,其中就有朔州。 李善笑著看了眾人一眼,輕聲道:“約莫兩年前,孤與陛下、太子殿下議他日大軍出塞的路徑。” “約莫是四條路線,河北軍出幽州,靈州軍越黃河,關內遣軍從華洲北上,越榆林、清水河,代州軍出雁門攻云州、五原。” 韓良迅速做出了判斷,不可能是蘇定方……原因也很簡單,無論如何,廣陵郡公張仲堅守御靈州月余,屢屢敗敵,更逼得都布可汗自刎,身后又有明顯的魏嗣王背景,差不多是肯定會升為靈州道行軍總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