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29章-《穿到亂世搞基建(女穿男)》


    第(1/3)頁

    賴瑤麾下的五萬大軍留在了京城,  沐瑾只帶走中軍大營,以及從草原調來的三萬騎兵。

    中軍大營的兵,分別由都尉沐翔、都尉戚榮各領兩萬,  兵分兩路前行。

    沐翔所領的兵,  出京城平原后,從商郡、保平郡、清郡到東安關。

    戚榮所領的兵,則是從偏南的祁郡、楚郡、尚郡到東安關。從這條線趕到東安關,  要繞些一路,  但沐瑾并沒有給他規定時間。

    他給他倆的任務時,把沿途各郡縣都清理干凈,別讓齊國有潰兵逃躥在外,順便把那些趁著世道亂聚嘯山林打劫的也都清理干凈,再就是發救濟糧。

    戚榮、沐翔是最早跟著沐瑾的那批人,兩人都是北衛營出身,  在跟著沐瑾從京城出來時都是千總,  那時候就在沐瑾跟前效力,對沐瑾行事要求最是清楚明白。

    這乍然看起來像是干雜事,  會耽擱行軍打仗攻占城池,  實際上,亦是給他們立功的機會。

    肅清治安,  剿匪、逮齊軍的游散潰兵,保一方太平,也是功績。

    地盤剛拿下,  各地縣令、鄉長還沒到任,鄉兵、縣兵沒有組織起來,  各地可以說是處在無治理的混亂狀態,  最易發生豪族劫掠趁機起事,  山匪流民亂躥。

    這些人進了鄉縣里,輕的就是搶點東西,重的殺人放火滅一家一村的,多的是。

    齊軍的主力軍隊敗亡了,總還有分駐在各地的郡兵、縣兵,那些貴族、士族,全都是奴隸主出身,每個人身邊都有私兵,這些人散在各處,要是不清理干凈,他們作起亂來,還不知道要死多少百姓。

    衛侯要占東安關,一路過去急行軍,頂多就是把途經的縣城、郡城里的齊國官員、軍隊拿下,其它周邊地區的,沒那時間去。

    沐瑾分兵兩路,讓沐翔、戚榮把境內全部清理遍,不止要清理郡城、縣城,連鄉里村子也都要排查遍,在排查時,順便把戶籍、人丁情況登記好,再視情況調派救濟糧。

    這樣的話,等到他們打東陵的時候,后方清理干干凈凈的,穩當,蕭灼華派官過來,也好治理。

    如果要讓蕭灼華派郡尉、縣尉來清理各郡縣,東邊幾郡的青壯又都打光了,那就意味著,她得在西邊諸郡征招外派的郡兵、縣兵,再讓這些赴任官員帶著軍隊上路,到地方以后,再去摸查、清理各處賊患。這開銷、工程量,可比大軍路過時順便清理掃蕩干凈,要大得多。

    哪怕是剿匪,那也是打仗,按照郡兵一千人、縣兵一百人的標準,很可能不夠,要擴兵。擴兵要增加開銷,擴完兵打完仗再裁,還得再給一筆遣散安置費。沐瑾現在養兵壓力巨大,省不得一個銅板掰成兩個花,能省則省。

    再就是,從西往東,橫跨大盛朝,西邊招的地方兵去管東邊的治安,人生地不熟,想逮個山匪,還得先找路,每年放探親假,給的那點假期都不夠趕路的。不給放假,讓兵卒子跟家人幾年、十幾年地分開,生孩子、養孩子怎么辦?把家人接到東邊來?有西邊有家有業日子過得好好的,肥沃的莊稼地還給村子里,跑到東邊來耕作因戰亂荒廢長草的地?傻子都不干!

    沐瑾的打算就是,大軍過鏡,先把地方清理干凈。

    之后蕭灼華派官,就地征招郡兵、縣兵。東邊諸郡的男丁都打光了,那就招女子兵唄!當兵的薪俸高,她們成為郡兵、縣兵,一個人就能養活一個家,全家就有了活路。農忙時,再給放個農忙假,不會耽擱種地。

    哪怕她們帶著孩子,有托兒所、幼兒園、學堂,孩子上學放學的時間,跟他們當值的時間是一致的。他們早晨去衙門的時候,把孩子送去學校,散值的時候去接娃,什么都不耽誤。

    把從在西邊征招地方兵調到東邊來的開銷,用在建幼兒園、學校等民生配套設施上,它不香么?

    沐翔和戚榮在后面清理各郡縣,沐瑾則帶著騎兵、一萬中軍大營步兵以及自己的衛隊,先趕往清郡。

    清郡是他阿娘的老家,沐氏一族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沐瑾起家的大部分本錢,也都是源自清郡。

    雖然他從來沒有到過清郡,如今有機會,自然還是想去親眼看看的,將來這邊也會作為一個經濟中心存在。

    地方大,土地富饒,有鹽礦、鐵礦,離東安關不遠,無論是發展經濟,還是囤兵駐扎,都是好地方。

    沐瑾從官道過去,沿途看到的耕地全部荒棄。地里長滿了草,水田里也沒了稻谷作物,野兔斑鳩等小動物在田間地里到處躥。

    縣城里十室九空,剩下的那戶是有拖累,走不了,在茍延殘喘中掙扎過活。

    沐瑾以前沒來過清郡,但他見過清郡遷到淮郡的人,清郡大半的土地都有他的名下,有賬冊有收支記錄,有人口冊子,再看到留下的城池房屋,想也知道曾經有多繁華。

    卻在短短幾年時間,荒棄成這樣。

    他的心頭堵得慌。

    當初遷民的時候,他有跟賴瑭較勁堵氣,收拾賴瑭的成分在,再就是把清郡的經濟力量挪到淮郡,對他的發展也極有利。

    可東安關失守的代價太大了,造成的后果,太沉重了。

    可要說后悔、自責,沐瑾覺得怎么著都輪不著他來。那時的他,無力扛起這天下,該對這天下負責的,先是蕭赫,再是柴緒父子。坐在皇位上的他們,才該是為天下負責的人。

    他們想用東安關來消耗底下重臣的實力,國土失守,百姓遭殃,而他們自然也失了天下。

    老百姓是國之根基,若百姓沒了,國也沒了。

    民富則國強。

    沐瑾讓大軍走官道往東安關去,他則帶著衛隊和路上吃用的物資繞行鄉道。

    鄉道窄,有些地方連馬車都過不去,只能是輕車簡行,糧食用馬拉。

    他到了鄉里之間,總算能看到些人煙。

    這些地方都很偏,打仗過兵搶地盤都不往這邊來,居住得極分散。其耕地也不是連成片的,而是繞著山腳、河流開辟出來的地方,稍微大些的,還能連成片,大部分都是在山林、野地里開辟出一小塊。

    通過有莊稼耕作的地方,找到有人煙居住的房屋,但搜遍房前屋后根本找不著人。

    這一看就是躲避兵荒馬亂的有經驗的,藏到輕易讓人搜不到的地方。

    沐瑾在經過的鄉里,讓人貼告示,告訴這些人,清郡沐氏出了一個皇帝,帶著兵回來了,以后清郡不會再打仗,安穩了,讓他們放心過日子。

    因為要到各處逛,沐瑾走了一個多月才到清郡郡城。

    郡城里的人比其它地方稍微多一些,但也是極度蕭條,跟戰后的京城差不多。

    沐瑾回到沐氏老宅,家都讓人抄了。

    宅子里只剩下一個老管家和幾個仆人,還都是在齊軍逃走后,收到消息回來的。清郡淪陷,齊軍進城后,城中的大戶人家,哪怕是早就遷走沒人的,也都查抄了一遍。

    他家的老宅是整個郡城中占地最大的,被人來來回回翻查過無數遍,那些搬不走的笨重家具都讓人砸了,上面的鑲嵌的銅邊、銅把手等都沒了??帐幨幍恼樱教幎际菭€家具、破木板、碎瓦片,再加上落葉雜草,顯得格外破敗蕭條。

    這是他阿娘的家,對阿娘來說,意義非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