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放!”在隊官們的命令聲中,巴里阿利士兵們順勢就將索內的鉛丸奮力拋擲出去。 緊接著,他們又將最小型號的鉛丸(根據軍務部多次測試,一名優秀的巴利阿里投石兵可以將這種型號的鉛丸投出400米左右的距離)放入索兜,再一次揮舞投石索,再一次拋出鉛丸,如此往復,沒有停歇。 一枚只有紅棗大小的鉛丸即使擊中人,也無法造成太大傷害,但當這樣的鉛丸從半空中砸落下來,卻給正在起速的波斯混合騎兵造成了很大的麻煩,無論是砸在騎兵身上、還是落在戰馬身上,都極易讓其人仰馬翻,甚至慘死在后方騎兵的馬蹄之下,尤其是跑在最前面的駱駝騎兵被鉛丸擊中翻倒之后,其龐大的體型更是成為一大障礙,絆倒后方閃避不及的隊友。 兩翼的波斯混編奇兵原本就陣型松散,在進攻之后陣型就更為蓬松,各自有長達兩里、厚度近一里的陣線,4000枚鉛丸分別灑落下來,其實對整個波斯騎兵沒造成太大傷亡,但它仿佛在下冰雹似的不斷的落下來,從450米到150米,巴里阿利投石兵竟然投擲了5輪,持續的對波斯騎兵造成殺傷,不但讓波斯騎兵的陣型變得更為稀疏,也迫使他們整體的前進速度減慢、士氣降低。 “150米!150米!……”當觀察員的聲音傳到投石兵前方的輕步兵時,戴奧尼亞整個軍陣兩側的近萬名弓箭手幾乎同時射出了手中的箭矢。 與此同時,庫奇烏斯大聲說道:“接下來該看我們騎兵的了!” 他身旁的旗標手聽到這話,立刻揮動飄揚的軍旗,用力向前一指。 戴奧尼亞騎兵們驅動戰馬,開始慢跑前進。 戴奧尼亞騎兵陣型與波斯混編騎兵恰好相反,戰馬之間相距很近,而且陣型僅有兩個橫列,因此其長度也將近兩里。原本在其后方、陣型松散的努米比亞輕騎兵在接到進攻命令之后,則手持弓箭、標槍,快速的向最外側橫移,將遮蔽在其后方的幾千名輕甲兵顯露出來。 這些輕甲兵手持皮盾短劍,快步緊跟前方的騎兵軍團。 為了避免誤傷己方的騎兵,兩翼的戴奧尼亞弓箭手僅僅只射出了兩輪,但由于他們的人數是投石兵的三倍多,而且弓箭的殺傷力也超過鉛丸,因此對波斯騎兵的殺傷也更大。 躊躇滿志的馬爾多尼奧斯沒有想到狡猾的戴奧尼亞人竟然在騎兵的后面埋伏了輕步兵,自他率領騎兵開始前進之后,半空中先是一刻不停歇的灑落石雨、接著又是遮天蔽日的箭矢射來,原本簇擁在他周圍的護衛騎兵逐漸變得稀疏,就連他自己也身中一箭,幸虧有厚實的鱗甲擋住,為造成致命的傷害。 心有余悸的他拼命的催動馬速,心中只有一個想法:盡快與戴奧尼亞騎兵接戰,擊潰他們,一切都安全了! 然而,當他看到戴奧尼亞騎兵逼近時,他頓時愕然:戴奧尼亞騎兵一個挨著一個,猶如一堵快速移動的長墻,在他幾十年的軍事生涯中還從未見過這樣的騎兵沖鋒。 實際上在平時戴奧尼亞的軍事訓練中偶爾有這樣的墻式沖鋒訓練,但是用于實戰這還是第1次,而且是在如此重要的會戰之中,因此率領騎兵前進的庫奇烏斯手心里全是汗。 戴奧尼亞年輕的騎兵們可沒想這么多,他們一手持長矛,一手拽韁繩,身體前傾,雙腿不斷給戰馬施壓:“駕!駕!……”戰馬急劇飆升的速度讓他們熱血沸騰,身旁緊挨的戰友又讓他們感到安心,因此面對越來越近的敵騎,他們無所畏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