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一畫開天-《道門大門道》
第(2/3)頁
“這仙嘛,是和神不同的,是神冊封負責專門管理靈界的靈,大多有著人的身份,生前死后替神做事,為神在靈界的代理人。”
“現世的人和靈界的仙,是很難遇到先天尊神的。據說仙界也有大難小劫,只有在躲避劫難的時候,或者有仙使定期巡視的時候,才有可能碰上神。”
“最早的妖,是神對通過修煉得到了形影卻沒有得到他們封冊的動物的稱呼,后來被神界除名或私自下界的神仙也被稱為妖。”
“對大多數妖來說,能夠認仙為師并經過舉薦上了譜系,稱作名列仙班、得成正果,可以名正言順地行走靈界,既能正大光明地修行,也能不受其他靈物的欺負。”
“有少數最早的大妖,除了怕被消滅之外,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后世的妖,更多的是私自下凡或被貶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師承,他們在靈界人間以幻化的形象出現,如果做了不好的事情,不易被追查,所以有很大的自由空間。”
“正因為如此,妖最怕被打回原形,被認出來歷后會受到嚴重的懲罰,再想重列仙班就難了。”
“精與妖不同,精是動物、植物受天地之氣長期滋養而得了形影的靈物。精通常幻化為人形在外面活動,稱之為‘怪’,它們最怕的是被找到本體所在,本體被毀就沒了根基和法力。”
“至于鬼魅,是人和動植物靈獸死后形影尚存者,人為鬼,其他為魅。”
“鬼魅是不怕死的,因為它們已經死過一次,鬼魅怕的是魂消魄散。”
“人為萬物之靈長,最容易產生慧根,人身又是個好器物,是以人間為神仙所眷顧和迷戀。”
“主要在于:一是仙神遇到大難小劫或仙氣耗盡時,可投胎轉世到人間保持元靈不滅,其中轉世比投胎更保險些。”
“二是神可以從人間選出仙種來,增補新的靈界代理人。”
“三是仙可以靠人間香火來滋養。”
“因此,當很久很久以前諸神離開人間并培養了仙來處理靈界事務后,仙因為有更長的壽命和有各種神通,修煉成仙為人、鬼、妖、精所向往。”
“據推測,第一批的神之間有分歧,有的神族曾冊封了大批的仙,但由于為禍人間沒有得到廣泛認可,于是天地靈氣被斷,以防出現更多這樣的仙。”
“于是這些被封的仙另辟蹊徑,通過哄騙和強迫的手段讓人們供養,讓大家對神仙產生懼怕依賴的行為來獲得仙力。”
“后來,有神將《易》傳之于世,讓人們認識到憑自己的力量也可斷吉兇,可以修煉成仙,而不必事事不問蒼生問鬼神,以此一招對抗提倡供養仙界的那一批仙,并相繼冊封了一批散仙,為的是防止仙界不斷擴大,眾仙為了從人間獲取信仰而干擾人間事務。”
“總之,長久下來,神仙之間存在互不隸屬、各自為政,又互有爭斗的情形。”
“再后來,很多神仙分批轉世到人間傳播思想,教會世人更好地獨立生存,即所謂的百家爭鳴時期。”
“但是,這些神仙和思想之間存在紛爭,同時又有佛家和其他西方的外靈進入,爭來斗去,逐漸產生了常設管理機構天庭地府,演變為道門、佛家、散仙大妖和其他西方神等等共存的局面。”
“由于神靈太多,世人的信念之力不足以供養,天庭正式確立了吸納人間香火供奉的體系,影響了后世修仙的模式和標準。”
“久遠以來,成仙途徑主要有幾個。”
“道門途徑是最快的。起初是為了對抗外靈,所以需要能打,只要資質好,其他條件可以次要,所以術法、神通、煉丹等得到發展,后來的條件逐漸趨于嚴苛,但整體上比較駁雜。”
“佛門的途徑相對更難,最初是不必有神通的,并且是有名額限制的,主要通過啟迪世人智慧得到佛界認可、投胎轉世得到繼承、受世人廣泛景仰供奉三個路徑。”
“第三是百家途徑,即在人間傳播各種智慧,受人信仰后成仙。”
“第四是儒家通道,這個通道由于一些原因有時開有時閉。”
“另外,在各方爭奪激烈時,曾有妖精得到仙人接受入仙籍的臨時路徑。”
“演變至今,凡與世間打交道的靈界,最后都通過宗教派別獲取信念尊敬。”
“道門形成了比較嚴格的傳承體系和制度,雖有內亂,但較少干擾凡人世界。”
“道門的問題在于之前的仙靈冊封過多而世間香火有限,所以即便道法精深也不易成仙,需要機緣氣運。”
“佛門中,只有通過教導大家積德行善、廣傳智慧一途最易成佛。”
“但是事分兩端,人們越愚昧時越容易獲得供養,人們皆開啟智慧時,人人可為佛。所以,佛家在世間的傳播存在較多的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現象。”
聽到這里,華瀾庭微微頷首:“瀾庭受教了,古宗主之語,不失為一種持中之言。”
“著實可嘆啊。”
“人獲得智慧后,更多的人不愿意去供奉神仙。仙靈們依靠眾生信仰而存在的空間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