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九 異世界的真心-《釋怨——謀而后行》
第(1/3)頁
在司馬琰的支持下,朝中司馬琰以前安插的勢力終于到了該用的時候。承頤一改既往的和善軟弱,雖沒有對司馬琰加封官職,卻讓他執(zhí)掌了尚書令,入三司,與盧慎梓、杜永靖一起共同參以朝庭重大政事的決議。
至于尚書令下的六部,溫益銘為吏部尚書,趙卓恒升為戶部尚書、謝子博升任禮部尚書、史學(xué)志任工部尚書、刑部和兵部卻是由司馬琰推薦的人分別任了侍郞,暫無尚書;就連遠在涿洲郡的謝子碩,也被任命為兵部的郞中。原杜永靖留在六部的人員,或降或調(diào)任……
謝家原本的承恩伯爵位轉(zhuǎn)到了謝子博的頭上,因為張德妃與司馬長青的謀逆之舉,張家徹底敗落,小張氏在承恩伯府再也囂張不起來。謝中愧深恐小張氏因著張家的關(guān)系連累自己,再度休妻,將小張氏連著她所生的子女掃地出門。
司馬子媛一直等不到父皇的賜婚。待得承頤繼位,想著以前與承頤的關(guān)系并不親厚。正值司馬琛剛剛過逝,國喪期不能婚嫁,她也沒辦法找還不是皇帝的承頤要求賜婚。在謝中愧攆走小張氏后,司馬子媛自行帶著女兒搬到了謝府,以謝夫人自居,沒羞沒臊地與謝中愧做起了沒有婚嫁儀式的夫妻。
看著司馬子媛以公主之尊,愿意跟一個沒了爵位,只有從五品閑職、又年過四旬的人做夫妻。承頤覺得這也算是真愛了,便沒再過問。
司馬琛臨終前,知道承頤心善,難以對兄弟下狠手,但司馬長青與司馬長恭又不能再留,已然命盧慎梓在承頤回到隆安城前處死。對司馬長寧、司馬長悅、司馬長水三兄弟也留了遺旨,命他們立時前往封地,終身不得再踏入隆安城半步。
司馬琰進了三司,承頤另外為司馬琰賜了琰王府,姜怡萱母子也被接到了隆安城。國事大定之初,司馬琰前往靖南與趙昊彥約談。
適值姜怡萱的產(chǎn)期將至,姜弘敏被重新接回隆安城照顧姜怡萱。而司馬琰的長子,已經(jīng)八歲的司馬承乾則被承頤接進了宮中,請了溫益銘為師,對承乾進行教學(xué),按儲君的方式進行培養(yǎng)。
建安元年的第一個新春之后,司馬琰歷時半年,周游于北地,與趙昊彥達成了和解的協(xié)議,又與成揚五、燕北王都達城了共識。
姜、趙兩家承認建安帝的統(tǒng)治地位;建安帝為姜、趙兩家平反昭雪;司馬家為姜、趙兩家重修家廟和宗祠;建安帝替父祭拜姜、趙兩家的冤魂。
建安帝重還姜、趙兩家的國公之位,任命姜仲景為鎮(zhèn)國公,趙昊彥為輔國公,世襲罔替;趙昊彥還兼任正一品的上將軍,封趙卓衡為三品的參將;趙家兵權(quán)屬大慶朝國有,但仍由趙昊彥調(diào)配,鎮(zhèn)守西北邊陲。
因姜仲景以年紀太大為由,堅決拒絕國公之位,承頤轉(zhuǎn)而封了只得四歲的姜氏繼承人姜旭南為博望候,待日后長大執(zhí)掌姜家后再行封賞。
同時,姜家受封的還有姜弘敏和姜弘靜。因為姜怡萱的關(guān)系,為顯對司馬琰的重視,作為姜怡萱這位琰王妃的母親,自然要加大封賞的力度;更因為她一直盡心地照顧姜筱璕,承頤遂封姜弘靜為一品武國夫人;加封姜弘靜為三品的南郡夫人。
至于人人都聽說的,姜家還有一位未現(xiàn)于人前的嫡小姐,不知因何原故,皇帝卻沒有給予任何封賞。
于是乎,謝家出現(xiàn)了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自謝老候爺讓出爵位后,其子謝中愧成為無爵的從五品閑官,單居一府,府中住進了一位公主;孫子謝子博承繼伯爵位,任禮部尚書,有自己的府邸,卻養(yǎng)了一個有候爵位份的重孫子,一代比一代位尊。
成國成為大慶朝的番國,建安帝封成揚王為異姓王,享有與司馬氏其他番王同樣的權(quán)力。同時,與燕北簽訂盟約,互不侵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