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漢道天下》
第(1/3)頁
建安十年春三月,好客之海東岸。
周瑜、蔣干并肩站在岸邊,談笑風生,不時往遠處的海面看一眼。
「公瑾,收到新年詔書了嗎?」蔣干笑道:「司空大人可以衣錦還鄉了。」
周瑜微怔。「我叔祖致仕了?」
「還沒有。」蔣干湊了過來,低聲說道:「但是天子已經許了他,他不用擔心身后名了。百年之世,也不會像張喜一樣,連個謚號都沒有。」
周瑜眼神閃爍。「這新年詔書里還說了什么?」
蔣干轉身,讓人取過一份詔書抄本,塞到周瑜手中。周瑜也不多說,展開細看,一會兒就看完了。只是看完之后,他的表情并沒有因此更清楚,反而有些凝重起來。
「這么說,天子十年內西征的可能微乎其微?」
蔣干點點頭。「有些遺憾,不過這也是好事。中原是大漢根本,大戰之后,百廢待興,的確需要天子坐鎮,才能將新政推行到底。十年、二十年后,等諸葛孔明輩成為二千石,新政才算真正落地。現在嘛,只是播下了種子,生出了嫩芽,能不能收獲還不清楚。」
他說著,伸手指了指遠處的山川。
周瑜沒有回頭,但他清楚蔣干在說什么。
他從北疆趕來,用了大半年時間,在兩海之間找到了一條通路,并開辟了土地,撒下了種子。可是秋天能不能收獲,現在還不清楚。四周的山民對他的到來并不完全是歡迎,不少人覺得他驚動了山神,有可能招來災禍,時刻想著砍下他的頭顱,向山神請罪,然后再踏平他開辟的土地。
正如此刻,中原雖然太平,卻還有不少人因為度田被奪去了土地,對天子抱有敵意,時刻準備著推翻新政,甚至改朝換代。
改變從來不會一帆風順,就像好客之海,也不總是風平浪靜,時不時會掀起波濤。
「你說得有理。」周瑜將詔書抄本收起,遞還給蔣干。
「你收著吧,我還有。」蔣干吸了吸鼻子,目光越過山頂,看向遠處。「天子雖不能來,但有些人卻不會等。不出意外的話,已經有人在路上了。我這次趕來,除了看你,也是想知道你有多大的地盤,能夠接收多少人。我們漢人遠離故土,只有團結才能生存,可不能各自為戰,甚至內訌。」
周瑜回頭,思索片刻。「我抓緊些,到年底就能建成小城,收攏千人應該不成問題。由此向東千余里,能建城的地方很多,只要他們不怕吃苦,居住肯定不成問題。只是……西域都護府打算接管嗎?」
「接管不了。」蔣干收回目光,露出狡黠的笑容。「所以,我向都護請了一道命令,由你主持這里的軍政事務,從咸海到黑海,都是你的轄區。你趕緊取個什么名字,盡快上報。」
周瑜眉梢輕挑,也忍不住笑了。
怪不得蔣干心情這么好,原來給他爭取了這么多好處。
兩海夾一川,這個轄區夠大。
他想了想。「黑海直通地中海,以后就是我大漢的西海,不如就叫西海,如何?」
蔣干眉頭微皺。「涼州有個西海,你再叫西海,是不是重了?都護可是金城人,你騙不過他。」
「正因為都護是金城人,我才想叫西海。一想到西海還在西域之西,他是不是就不會想家了?」
蔣干啞然失笑,抬手指指周瑜。
周瑜又道:「再者,涼州的大湖之所以叫西海,是因為當時那里不受中原正朔,在中原以西。如今大漢疆域已經跨過蔥嶺,那個西海已成境內之湖,再稱為西海未免名不符實,應該改一改。這西海之名,還是留給好客海更好。」
蔣干拍拍手。「聽你這么一說,還真是有些道理。」他想了想,
又笑道:「只怕羅馬人會不高興,他們可是一直當地中海當作自己的內海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