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永歷帝遇害次日,吳國貴帶人前往北門火化處拾取大骨,呈予吳三桂以為證物,其余骨灰盡皆隨風飄散。昆明城中百姓不忘舊主,遂以出城上墳為由,尋得些許未燼小骨掩埋于太華山上,并將永歷帝殉國的篦子坡改名為逼死坡。 不久后,太后馬氏及皇后王氏亦被吳三桂押解送往北京邀功請賞。行至黃茆驛,兩宮不愿自取其辱,遂于當夜趁看守不備,相互用手扼喉而死。 當永歷帝被俘的消息傳至臺灣,延平王鄭成功聽聞噩耗,加之在臺將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而其世子鄭經又在澎湖與四弟的乳母私通,一時竟是氣血攻心,突發急病。眾將士見其狂性大發,無人敢近身一步,只得眼睜睜看著鄭成功拊膺頓足,狂抓臉面,連聲高喊著:“我無面目見先帝于地下!”最終咬盡手指,伏地而亡,年僅三十九歲。 至于吳三桂,在絞殺了永歷父子后,為清廷除去了鞏固政權的最大隱患,清廷自然也是投桃報李,毫不吝惜地給予了他最高的爵賞。 康熙元年五月十一日,康熙帝依照索尼等四輔臣擬定的旨意,正式晉封吳三桂為親王,并諭令禮部準備應行事宜,其中言道:“平西王吳三桂鎮守秦、蜀,綏輯滇、黔,撫順剿逆,茂著勛勞。偽永歷朱由榔,以明室遺孽,煽集黨羽,妄稱尊號,竊據一隅,歷年以來,屢煩王師征剿,疆圉弗寧。今王奉命統領滿漢大兵,出邊進討,于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內進抵緬甸,擒偽永歷及其眷屬,又降偽鞏昌王白文選,并偽官全軍。此皆王殫忠奮力,運籌謀略,調動有方,遂使國威遠播,逆孽蕩平,功莫大焉。宜加殊禮,以示眷酬,著晉封親王,應行事宜,爾部察例具奏。” 此時,定國由于軍中極度缺糧,先后移營至猛勇、猛心一帶籌糧,并于四月間抵達車里之勐臘,計劃從交岡進入廣東。 盡管定國深知大局已經很難扭轉,但他卻并沒有絲毫氣餒,才剛到達勐臘,便立刻派遣使者攜帶厚禮前往車里土司借兵。車里土司素來心向大明,不但隆重地接待定國派來的使者,對于借兵之事更是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下來,并派使者一同返回勐臘,與定國當面商議聯合之事的具體細節。 而在此之前,禮部侍郎江國泰在跟隨永歷帝進入緬甸時,中途走散,他只得繞道進入暹羅,游說暹羅王與定國聯姻,共同恢復大明。暹羅王對此頗為重視,表示愿意為定國提供力所能及的軍事支援。 為表誠意,暹羅王更是派出了一支六十余人的龐大使團,攜帶大量糧餉補給抵達勐臘。暹羅使者見到定國后畢恭畢敬地自稱明朝偏藩,并取出神宗皇帝當年賜予的敕書,慷慨激昂地向定國保證,永不背棄大明。 定國對暹羅君臣的幫助很是感激,盛情款待來使,又遣兵部主事張心和等十余人隨同使團返回暹羅。雙方很快達成約定,定國負責繼續招兵買馬,休養生息,至于戰象、馬匹及軍械糧餉則全部由暹羅供給,待將來時機成熟,雙方聯合行動,以圖恢復云南。 幾乎就在同時,先前因與永歷帝走散而輾轉抵達古剌的四川官員馬九功也派人前來聯絡,聲稱自己在古剌收攏潰散,已經集結了四千余眾,愿追隨晉王,以成掎角之勢,共抗清軍。 在諸藩的大力支持下,抗清形勢頗有好轉,只可惜好景不長,正當明軍休整已畢,準備聯合諸藩共同舉兵之時,軍中卻又再次發生了疫病。由于明軍駐扎之地人煙稀少,缺醫少藥且糧食供給嚴重不足,兵力本就捉襟見肘的明軍減員十分嚴重,病死、餓死的竟占了將近一半,先前數月的努力再度付諸東流。 定國心中抑郁不已,盡管身體略有不適,但在軍情如火下,他還是堅持于次日,在靳統武的陪同下前往各營巡視。見各營將士皆食不果腹,面黃肌瘦,定國心中更加難過,忍不住扭頭問向跟在身后的靳統武:“老靳,現在各營還剩多少兵馬?” 靳統武見定國面色蒼白,滿臉倦容,不忍告知實情,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道:“元帥放心,雖有不少將士染病故去,但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定能夠按期出兵。” 定國聽后突然停下腳步,目光凌厲地回過頭來,死死盯著他的眼睛,厲聲反問道:“果真如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