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12章 神道設教徒自欺,大事封祀皆鬧劇-《無情逍遙劍》


    第(2/3)頁

    飲了一會兒,真宗皇帝向王旦問道,“王愛卿可知今日所飲何酒?“當然是御酒了。”王旦醉眼朦朧,隨口答道。真宗皇帝聽了哈哈大笑,“你這等于沒說,不論朕拿什么酒來喝,都是御酒,如此簡單的道理,朕何必問你?朕是問你,知不知道此酒的來歷?”“哦,原來陛下是在考校微臣。此酒來歷,微臣倒也略知一二。此酒原名為蒲中酒,是蒲州所產。太祖皇帝即位前,深愛此酒,即位后便將此酒作了宮中的御酒。”真宗皇帝見他說出了此酒的來歷,微微點了點頭,很是滿意地向他說道,“愛卿以為此酒味道如何?”王旦咋了咋舌頭,贊不絕口地說道,“此酒真乃酒中極品,入口平和醇厚,酒香沁人心脾,微臣已不勝酒力了,只怕今日要醉倒宮中,大大地出丑了!”真宗皇帝聽聞哈哈哈笑道,“愛卿所言極是,蒲中民謠說道‘蒲中酒,快閉口。’就是說飲酒之人要懂得珍惜它的香味,莫要叫它從口中溜走了。須只從鼻中緩緩呼出,醇香縷縷,熏熏醉人,真如飄浮在云里霧里一樣。”真宗皇帝一邊說一邊作陶醉之態,接著向王旦說道,“愛卿既然喜歡,盡管放開量暢飲就是,醉倒了,朕送你回府,另有好酒相送,愛卿可以與家人一起細細品嘗。只是切記莫從口中漏了酒的真味,否則與村釀尚有何區別。切記,切記!”真宗皇帝別有深意地說道。

    王旦聽了,連忙叩頭謝恩,回府之時,真宗皇帝果然沒有食言,送了王旦一壇御酒,并命人給他送了回去。回到家里,王旦迫不及待地打開壇中封泥,卻發現里面是滿壇的珍珠。這些珍珠,大小均勻,皆如小指肚般大小,顏色如一,晶瑩剔透,是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王旦見了,先是一喜,隨即不禁目瞪口呆,弄不明白,怎么御酒變作了滿壇的珍珠。隨后,王旦想起宴會期間,真宗皇帝屢屢提及閉口酒、閉口香等語,頓時全都明白了。原來,皇上的話另有深意,這是在賄賂他啊,顯然是要他免開尊口。王旦既已明了,哪能不明哲保身,從那之后,王旦對于朝廷上的各種事情一概不發表任何意見。王旦閉口不言,其他人更不多事。張笑川見了,卻按捺不住,想起寇準為了減輕百姓負擔所做的努力,想起龍在天不計個人得失的大忠大義。張笑川雖然明知真宗皇帝對自己頗為忌恨,刻意疏遠自己,奈何道義在肩,責任為重,張笑川不得不勉為其難地去見真宗皇帝。

    到了朝堂之上,張笑川朗然向真宗皇帝說道,“前時,澶淵結盟,大宋許給了遼人三十萬歲幣,再加上連年征戰,民生凋敝,百姓負擔日益加重,封禪之事,請陛下緩行!”眾大臣聽了,一個個面面相覷,心中惴惴不安。真宗皇帝聽了,早已勃然變色,極是不滿地說道,“朕心已決,此事休要再提!”張笑川欲要再諫,真宗皇帝當即說道,“封禪之事,若再有人諫阻,殺無赦!”張笑川張口結舌,不復能言,愣了一會兒神方退了回去。

    到了大中祥符元年正月,真宗皇帝在崇政殿西側召見王欽若、王旦等大臣,他情緒激動,略顯興奮地向眾人說道,“朕的寢殿之中,簾幕賬幔皆是青絁所制,即便是在白天,沒有燈火和蠟燭的照明,亦是難辨各種顏色,看起來,非常模糊。去年十一月十七日,夜半時分,朕正要上床就寢,突然室中光亮四起,燈火通明。朕訝異莫名,待起身看時,只見一位神仙,頭戴星冠,身著絳袍,對朕言道,‘速在正殿建一黃箓道場并做一月法事,便會為你降下天書三篇,名為《大中祥符》,天機不可泄露。’朕正要答話,那神仙已倏忽不見。朕連忙提筆將他的話記了下來。從十二月一日開始,朕每天不再進食葷腥的食物,并在朝元殿設了黃箓道場,搭起了九層彩壇,用上好的木材雕了轎子,鑲上金銀寶器,專盼神仙有所賜與,也好抬將回來。朕祈盼了一個多月,心里不免憂急起來,但是仍然不敢撤走。朕正盼地焦急,突然皇城司急急來報,說在左承天門南房角上有一條黃色絲帛,上端恰巧掛在房屋的鴟吻口之上,朕急忙讓中使前往觀看。不一會兒,中使回來奏報說‘那絲帛大約有兩丈多長,中間系著一物,好似書卷一樣,上面纏著三道青絲縷,打結的地方還有泥封加在上面,里面的字跡微微可辨。’朕不知這到底是何吉祥之物,諸位愛卿一同參詳一番如何?”

    王旦聽了真宗皇帝這番言語,更想起了王欽若的話與那一壇珍珠,頓時明白了其中的緣故。王旦馬上率先說道,“陛下自即位以來,奉祖宗至尊至孝,奉天地至誠至敬。恭己愛人,治理天下,孜孜不倦,以致四方鄰國,皆來修好,溪洞諸蠻,請求歸順。如今干戈止息,歲歲五谷豐登,都是陛下辛苦治理的結果。臣等早私下議論說道,‘天道不遠,對陛下功績必有回報!’這黃帛書卷,必是上天所降,以證陛下乃明德之人,臣等向陛下道喜了。”眾大臣聽他說完,一起山呼萬歲,叩頭拜舞。前時,眾大臣知道王旦對封禪之事尚有微詞,不知他怎么突然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心中驚詫,后悔、暗恨自己行動晚了。

    真宗皇帝正要率眾人前往承天門奉迎天書,有人奏道,“不知天書所言何事,若眾人同去,恐怕天機泄露,不如眾人暫且回避,陛下率一二大臣前往即可!”真宗皇帝淡然說道,“天書中若是有指責朝廷政事之言語,朕當與眾愛卿一起恭聆教誨,反思悔改;如若只是責備朕一人過失,眾愛卿應當督促朕糾正,這些都應該讓大家知曉才是啊!為何反要掩蓋起來呢?”眾大臣一聽,有的暗挑大拇指,“真是一個深明道理的君主啊!”有的人更大呼出來,“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只有王欽若與王旦心里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只不過王欽若善會掩飾,他面色恭謹嚴肅,行若無事;王旦卻是一臉的不自在,心里有愧亦有苦,不能言說。

    到了承天門,眾大臣和真宗皇帝一同燒香祭拜蒼天。隨后,命內侍周懷政、皇甫繼明爬上屋頂,取下天書,交給了王旦。王旦跪倒在地,接了天書,手捧過頂,敬獻給真宗皇帝。真宗皇帝再祭拜蒼天,方接過天書,放置在那頂用珍珠寶器裝飾的木轎之中,與宰相王旦一起步行為前導,引導天書前行,連平時那柄不離身側的黃蓋傘也不用了,其他的一些禮節也盡皆免去。

    眾人一直把天書接引到了朝元殿擺下的黃箓道場中,由知樞密院陳堯叟親自啟封。眾人則瞪大了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個黃帛卷軸,難以猜測其中是什么東西。如果說眾人都相信天書的話,那未免太小看天下眾多的人士了。因為其中的絕大多數人是不相信這些的。只是見天子、宰相、知樞密院事都一本正經,知道此事非同小可。眾大臣混跡官場日久,見風使舵的本事原是基本修為,有誰敢去戳這個馬蜂窩,自找苦吃,甚或是自尋死路。賢良方正之士亦要審時度勢,才好說話。若于此時出言諫阻,讓真宗皇帝下不了臺,豈不是徒自取禍、自尋死路。所以,朝中大臣哪個不是十分恭謹,明哲保身,默不作聲。張笑川早已對真宗皇帝所為失望透頂,心中忍不住“嘿嘿”冷笑,也只能冷眼旁觀,看著一幕幕鬧劇上演。

    陳堯叟小心翼翼地將黃帛從書卷上解下,又除去泥封、絲結,高高舉起,獻給了真宗皇帝。只見黃帛上有數行文字,寫的內容是:趙受命,興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大意是說:趙匡胤受命于上天,在宋城興起,做了皇帝,如今正傳位于趙恒手中(真宗皇帝即位后新改的名字),趙恒居守皇帝神器,正道行事,并能世代相傳,共七百世,九九大位(皇帝之位)不會顛覆。

    真宗皇帝跪在了地上,雙手鄭重其事地接過了書卷,命右諫大夫、翰林學士晁迥宣讀。晁迥這個人也極有個性和膽量,他跪在了地上,向真宗皇帝啟奏到,“請陛下恕罪,臣識字有限,人世間的書都沒有讀完,又豈能識得天書?還是請陛下另擇高明吧!”在這種時刻,竟然站出來一個不怕死的,眾人不禁暗暗佩服晁迥的勇氣,張笑川也暗自偷笑,真宗皇帝卻早已被氣得咬牙切齒。只是在今天這種日子,實在不便發火,只好強自忍住,仍由陳堯叟宣讀天書罷了。

    眾大臣聽著陳堯叟念那天書,語氣像是《詩經》中的《洪范》篇,又像是老子所作《道德經》,并沒有什么新鮮的花樣,只不過是一些歌功頌德、滿篇吹捧真宗皇帝的華麗詞藻而已。陳堯叟宣讀完畢,真宗皇帝仍跪著接過書卷,用絲帛包好,放入金匱之中。眾大臣由王旦率領在崇政殿祝賀,接著真宗皇帝設宴招待群臣,祭告天地、社稷、宗廟;大赦天下、給群臣加官進爵,各有賞賜;把當年年號改為“大中祥符”;自二月一日起,京城百姓,賜酺五日;又將發現天書的左承門改名承天祥符;朝中特設了天書儀衛扶持使的官號等等,轟轟烈烈地封禪準備活動忙活了好一陣子。

    在這期間,百姓得以聚眾飲酒,不加罪責;官府、軍營、手工業作坊工人停工休假,教坊樂隊和京城鈞容值班的藝人當街演出節目。大費周章之后,“天降祥瑞”這臺大戲,在王欽若與真宗皇帝的聯手導演下,終告成功。上有所好,下必效之。此后,普天下的地方官皆爭相向朝廷報告祥瑞。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亦不乏膽大之人。龍圖閣侍制孫呎又是其一,他對真宗皇帝言道,“孔夫子說:天何言哉,日月行焉,四時序焉。果然天是不會說道的,它以日月運行,四季交替,來體現它的意志。話都不會說,當然更不會寫書,怎么會有天書出現呢?”真宗皇帝聽了啞口無言,不能作答,但開弓沒有回頭箭,事已至此,真宗皇帝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自欺并欺人。

    在王欽若等人的授意下,當年十月,兗州地方紳耆父老,一千二百八十七人,來到京城,聯名請求封禪。接著,各地赴京應試的舉子,又在兗州進士孔謂的倡議之下,組織了八百六十四人懇切上書,請求封禪。王旦更率領文武百官、諸軍將校,以及州縣官員、蕃落頭人等共二萬四千三百七十人,先后五次上書請奏,請真宗皇帝行封禪大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