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曲江園中心的內殿。 這里是皇帝每次來休憩的地方,如今排開宴席,滿朝文武王公貴戚云集于此。 不遠處是官員家小聚集的地方。 內命婦此時都在另一處,跟著宮中嬪妃一起。 整個宴會熱鬧紛亂卻又涇渭分明。 皇帝此時正在殿內居中而坐,接受眾臣的祝賀。 皇帝已經大賞群臣,說起來今年他手筆很大,一來是收復三州的喜訊陸續傳來,可以說是對吐蕃戰爭的大勝利,確實值得慶賀,二來自從繼位以來,他一直戰戰栗栗,直到今年才算鞏固的地位,馬元贄已經明確表示自己要退休,年內應該就會請辭。 這也是他最高興的事,終于可以派心腹掌握神策軍了。 再也不用擔心馬元贄突然推出其他人把自己換掉。 要知道如果被換下來一定不得好死。 他也從心里感激馬元贄,沒有對方,自己也只是一位沒實權的皇叔,像他這樣的人皇室里一抓一大把,但如今就不同了,他是皇帝,九五至尊,還要做千古圣君! 所以他一高興,今日把自己最喜歡的通犀玉帶賞賜給了馬元贄! 那是鄭太后給他的。 馬元贄自然知道這中間的內情,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 只要對方交權,那雙方就是好主仆。 這些宦官想得是家門傳承,皇帝覺得自己可以給,馬元贄的兒子馬公儒、馬公度都可以重用。 只要他的人掌握了左軍,就不怕右軍中尉吐突士曄也是馬元贄的人了。 馬元贄也很高興,皇帝這是表明以后會對馬氏恩寵有加,沒有什么比這更讓他開心的。 越不能人道的閹人,越想像正常人一樣。 他很看中自己的兩個養子,希望他們子承父業,以后也能做到左軍中尉。 馬元贄已經年近六旬,這么大歲數在唐代已經是高壽,他已經位極人臣,是時候請辭了。 仇士良權侵朝野,卻保不住身后子嗣,馬元贄覺得自己不能學他。 他們終究是李家的家奴,不可能篡位,最多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仇士良已經證明這樣做后患很大,死后會被刨墳的。 武宗想換掉他,所以只能放手一搏,而大中皇帝是馬元贄立的,就算為了自己的名聲也不會無故發難。 而且這個皇帝尤其好面子,馬元贄覺得自己已經把皇帝的性子琢磨透了。 所以他覺得可以退休,給兒子們鋪路。 酒宴還在繼續,作為天子家奴,宴席上沒有宦官的座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