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46章 全文完-《我懷了太子的孩子》


    第(1/3)頁

    徐幼寧這話一出,  陳氏和徐幼姝臉上的表情頓時有些維持不住。

    徐啟平官運亨通,在士林聲名鵲起,徐家的日子原是越過越好的,  偏生徐幼姝婚事出了這么大的問題,實在是花團錦簇中的一根深刺。

    “姝兒是個命苦的人。”一提到這事,  陳氏立馬抹了眼淚。

    徐幼姝見徐幼寧把陳氏說得哭了,以為徐幼寧是上門來羞辱自己的,  急道:“娘,  我本來就不想嫁,  我就想在家侍奉雙親。”

    “胡說八道什么,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我跟你娘不需要你在家伺候。”徐啟平見徐幼姝似乎又要對徐幼寧發難,  當即呵斥了她,轉頭對徐幼寧嘆道,“姝兒這事,  原是我們當父母的沒有辦好,  拖累了她。”

    “爹,  來龍去脈我都聽說了,  要我說,  解鈴還須系鈴人,  既然都是那青玄子卜出來的是非,便再去一次玄天觀,  讓他再卜一回。”

    “不去!我才不去!”徐幼姝立馬道。

    陳氏亦在旁道:“那青玄子就是個惡毒的神棍,我們后來在玄天觀少說也花費了上百兩的香火錢,想叫他給姝兒再卜一次,他硬是不答應。”

    青玄子是個神棍不假,不過他不肯再卜,  是怕得罪李深。

    徐幼寧道:“夫人不必擔心,這次再去,青玄子必定會為妹妹重新卜卦。”

    話音一落,陳氏和徐幼姝俱是一愣。

    徐幼寧是太子身邊唯一的女人,又是小皇孫的親生母親,如今說話自然是一言九鼎的。

    “幼寧,謝謝你,你妹妹的親事可就全指著你了!”

    “夫人放心,幼姝是徐家最小的女兒,她的婚事,我自然會管。”

    徐幼姝從小就欺負徐幼寧,長大之后,言語上也處處沖撞,不過沒有真做過什么傷天害理的事。

    李深已經借著婚事對徐幼寧有所懲戒,若真不饒她,便是過了。

    “過幾日我會去玄天觀上香,到時候東宮來人把妹妹一塊兒接過去。”

    陳氏聞言,更是喜不自禁:“你要親自帶姝兒過去?”

    說實在的,陳氏自己真是不想再踏進玄天觀半步,眼下徐幼寧愿意帶著徐幼姝過去,想來一切都會順順當當的。

    徐幼姝自己更是愣愣的看著徐幼寧。

    她雖不是什么高門大戶的小姐出身,可她是徐家的幼女,又是嫡女,自幼得雙親和兄姊們的疼愛,內心無比驕傲。親事受挫,她幾乎都已經絕望了,沒想到徐幼寧居然肯出手幫她。

    她似乎應該道謝。

    徐幼姝動了動嘴,“姐姐,今晚在家里吃嗎?”

    徐幼寧原是打算略坐一會兒就回的,轉念應了下來。

    難得徐幼姝開口留她吃飯,若是回絕了,只怕家里人會多心。

    “好,吃過再回。不過來時沒有告訴殿下要在家里用膳,怕是吃到一半就要回去了。”

    徐啟平沒料到徐幼寧還樂意留在家里吃飯,自是喜出望外,笑道:“那我現在就命廚房準備,今兒咱們早一些開飯。”

    見徐啟平起身,陳氏忙拉住他:“老爺,還是讓我跟姝兒去廚房忙活吧,你陪幼寧說說話。”

    “好,那就辛苦夫人了。”有些話,當著陳氏和徐幼姝的面自是不好說。

    待他們母女倆離開,徐啟平這才道:“幼寧,這次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怎么從北梁回來了?”

    “太子知道了我的下落,去北梁找了我,正好北梁國內出了岔子,陰差陽錯的,我就跟著他回來了。”

    “那太子殿下對從前的事既往不咎嗎?”

    “爹爹放心,女兒能在這里跟爹爹說話,自然是平安無事的。”

    徐啟平不禁感慨:“太子殿下對你一往情深,如此想來,當初我該勸住你的。”

    “那我可不后悔離開。我在北梁這三年,過得很舒心,全賴著爹爹當初幫忙。”

    當初傅成奚已經查到徐啟平這里了,要是徐啟平沒有兜住,她壓根沒法離開南唐。

    徐啟平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光是沖著徐啟平,她對陳氏和徐幼姝便發不出什么火來。

    當下沒有外人,徐幼寧便將陛下有意封徐啟平為侯一事告知,徐啟平到底在官場浸染多年,立即猜出皇帝要冊封徐幼寧為太子妃。

    他雖然對封侯一事惶恐,到底明白這是皇帝對太子妃的支持,由不得他推辭。

    “幼寧,你放心,往后我會約束好徐家眾人,不會給你添麻煩。”

    往后徐家就是外戚了,徐啟平已經在國子監站穩了腳跟,徐家幾個子弟科考不順,都另謀了出路,沒有做官,料想惹不出什么禍事。

    “女兒不怕家人連累,倒是要先同爹爹說一聲,恐怕徐家會被女兒連累。”

    “此話怎講?”

    南唐京城跟北梁相隔千里,此時京城的老百姓還不太知道北梁發生的那些事,徐啟平不算朝中的消息靈通之士,自然還不知道徐幼寧的“妖女”之名。

    當下徐幼寧便將北梁朝中的事簡明扼要地對徐啟平講了一遍。

    “這……這么重的擔子怎么能放在你一個人身上呢!”

    聽著家人的心疼,徐幼寧自然寬慰,反過來勸道:“罵名雖大,到底幫了哥哥的忙,如今我人在南唐,也傷不得我分毫。只是兩國百姓一直通商往來,如今我只是區區一個良娣,等到我冊封為太子妃,此事定會為人津津樂道,到那時爹爹和家里人必然會受到連累。”

    “什么連累不連累的,徐家靠著你,都成了公侯之家,擔點這些事不算什么。”

    徐啟平見徐幼寧說得輕巧,眉宇間卻有淡淡的愁云,知道她對此事還是介懷的,便問:“太子殿下對此事是什么態度?”

    “他說名聲都是做出來了,讓我以后做個好太子妃,好名聲自然會顯出來。”

    徐啟平倒沒這么樂觀,皺眉思索了一會兒:“理是這么個理,可是一個碎了花瓶,想要補回去,比砸碎一個花瓶難十倍。”

    徐幼寧頓時沉默。

    今日她對著出謀劃策的李深沒有好臉色,便是因著這個,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妖女”的故事肯定是比李深編的那些個不痛不癢的更受人歡迎。

    想到這里,徐幼寧覺得無比沮喪。

    “幼寧,若是想做名聲,我這里倒有個主意。”

    “爹爹請講。”

    徐幼寧方才只是說到這里,順嘴抱怨了兩句,沒成想徐啟平這邊還真有主意。

    比起不停打趣她的李深,徐啟平可信多了。

    徐啟平略微歉疚地笑了笑,“其實這事我琢磨很久了,只是一直沒這個能力,也沒這個財力。”

    “爹爹盡管直說,若是我辦不了的,不辦就是了,咱們雖然沒有血緣,可是從二十年前起咱們就是一家人了,不是嗎?”

    徐啟平肯定地點了點頭。

    “國子監乃是我朝的最高學府,是學子們最心馳神往的地方,只是國子監規模有限,再加上最高學府的這個設置,能接收的學子有限。除了國子監之外,京城里還有許多書院,但這些書院跟國子監不一樣,他們不但不會給學子派發祿米,還要收取高昂的束脩,家境貧寒的學子如果考不上國子監,根本無法繼續求學。”

    “所以,爹爹想讓我設法擴大國子監的規模,招收一些貧寒學子就讀?”

    “非也,國子監是最高學府,只能招收最優秀的人才。貧寒子弟沒有名師啟蒙,除了天資出眾的,考不過京城這些世家子弟。”

    “那爹爹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是不是可以辦一家書院,這家書院沒有京城其他書院那么好的宅院,只能提供一個居住之所,讓貧寒學子有飯可吃、有藏書讀、有先生可指導。”

    “但是不收束脩?”

    “不錯,幼寧,你意下如何?”

    “好,爹爹的主意當然好。”比李深編的那些個故事可好多了。

    徐幼寧想了想,“雖然我的書院不收束脩,不過吃住不會比別的書院差,我會讓貧寒學子們過得比其他書院的學子更好。”

    “不可。”

    徐幼寧沒想到自己的主意居然被徐啟平反駁了,頓時愣住:“為何不可?”

    “常言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們求學不是為了享受,若是這書院一分錢不花就能好吃好住著,那些意志力稍稍薄弱之人,豈不是不思進取,從此在這書院住下去了?”

    “爹爹說得有理,”聽徐啟平這么說,徐幼寧自己也想到了一點不妥的地方,“若是這書院比那些束脩高的書院條件還要好,那肯定會有人想方設法的假扮貧寒學子來求學。”

    說到底,貧寒不貧寒的,也只是一個說法,學子們來自各地,京城還好說,那些偏遠地方來的,若有欺瞞,徐幼寧派人去查證,一來一往都得好幾個月。

    “這也是一個道理,還有呢,在京城里開書院的人家也是做生意,若是你這邊弄得太好,還不要錢,人家那些書院的人可怎么謀生。”

    “還是爹爹想得周全。經爹爹這么一說,女兒倒是有信心了。”

    “我只是想了這么一個主意,除了開書院,別的法子還多著呢,太子殿下定然還有更好的主意。”

    徐幼寧頷首:“回去之后,我便同殿下商議,讓他幫忙拿個主意。”

    若是真要開書院,少不得李深的支持。

    徐幼寧又同徐啟平說了一會兒,沒多時,陳氏變來說開飯了,當下一家人一塊兒和和美美的用了頓飯。

    天色將暗時,徐幼寧才回到了東宮。

    李深的臉色可想而知。

    徐幼寧見他的臉快比外頭的天色還黑了,忍著笑走到他身后,替他捏肩:“許久不見家里人了,所以跟他們一塊兒吃了頓飯。”

    “我怎么不知道,你同你們徐家的人這么親厚?”

    “原本是不親厚的,全托太子殿下的洪福,如今姐妹和睦、家宅安寧。”

    李深聽著徐幼寧的討好之言,臉色沒有分毫的緩和:“你倒是吃飽了,我這兒還餓著肚子呢!”

    “王吉,還不快傳膳。”

    徐幼寧一聲令下,底下人很快給李深侍弄好了一桌子豐盛的膳食。

    李深沒動筷子,先倒了一杯酒,自己沒喝,只道:“原指望著珣兒不在,好生喝兩杯的,可惜了這杏花村的美酒。”

    “不可惜,不可惜,”徐幼寧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我陪你喝。”

    李深瞇了瞇眼睛,冷笑道:“說罷,有什么事要我辦?”

    徐幼寧沒想到李深這么輕而易舉地看穿了自己的心思,只好笑著給李深夾菜。

    “別說的那么難聽,方才回家跟爹爹說了名聲的事,爹爹給了我一個提議,我想說給你聽,看看能不能行。”

    “嗯。”李深淡淡道。

    徐幼寧見狀,忙把興辦書院的想法說了一遍。

    “想法不錯,不過,還不夠出格。”

    “出格?”

    李深頷首:“你身為我的嬪妃,去了北梁三年,無論是你自愿離開還是被人擄走,都是驚世駭俗的事。辦一家可供貧寒學子就讀的書院,是個不錯的點子,但是各地不少鄉紳一直都在做的。雖然他們只是資助了部分貧寒學子求學,不像你設想的這樣好,但這事本身并不稀罕,明白么?”

    “我明白你的意思。”徐幼寧一日之內,情緒已經起伏了好幾波了,“那要怎么樣才足夠驚世駭俗的好?”

    徐幼寧陷入了沉思。

    勸學是一件好事,貧寒學子們在逆境之中,依然堅持苦讀,她怎么做似乎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見她愁眉緊鎖,李深伸手捏了一下她的臉頰:“不急著一朝一夕,跟你說個好消息,皇姐來信了,要我幫她和駙馬和離。你當初說希望她能回來過年,只怕不等過年,她就會跟成奚一塊兒回來了。我這位皇姐呀,也真是位奇女子了。”

    是啊,莊敬姐姐一向活得自在、灑脫,徐幼寧就曾對她的生活羨慕不已。

    想到這里,徐幼寧忽然心中一動。

    她記得,她曾經在燕渟跟前說過這事,說她羨慕莊敬公主能文能武不說,還能活得自在灑脫。

    當時燕渟說了一番話,令她一直很在意。

    燕渟說,莊敬姐姐生來就是公主,她有天底下最有權勢的父母,所以她即便是女兒身,也可以讀書,可以學騎射。

    貧寒人家的姑娘一輩子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即使徐幼寧這樣的官家女子,也不過識得幾個字而已。

    寒門學子尚且有鄉紳員外們資助求學,可從來都沒有人想過讓貧寒人家的姑娘讀書識字。

    徐幼寧一下站了起來,激動地攥緊了李深的手臂:“我知道了,李深,我知道了我要做什么了!”

    “不管你要做什么,先松開我的手。”

    徐幼寧勁兒不大,可她剛好捏到了李深手腕子里頭的肉,攥得他生疼。

    “哈哈,”徐幼寧樂不可支地松了手,急急忙忙地將想到的念頭說了一遍。

    “你要興辦女學?康淑皇后也曾辦過女學,公主、郡主和官女子都可入學。”

    “我不是要辦那樣的貴族女學,我的女學,是給貧寒人家的姑娘上的。”

    李深搖了搖頭:“貧寒人家的姑娘都忙著生計,哪有閑情逸致去讀什么女學?”

    “貧寒人家連供養兒子讀書都困難,自然不會讓閨女讀女學,可若是這女學不收束脩還包下學生的一日三餐呢?”

    “那也不成,人家把女兒送去學女紅送去學廚都比讀書認字實惠。女子不能科考,跟男子可不一樣。”

    “那就是你這個當太子的不是了,在北梁,女子也可參加科舉,還能進衙門當差,你瞧瞧月芽,她從前是個丫鬟,如今是個稱職的捕快。”

    關于燕渟的改制,李深了解了許多,徐幼寧說的都是實情。

    “即便我將來推動朝中如北梁一般允許女子做官,或許貴族女眷會參加科舉,貧寒人家也很難讓女子讀書。”

    李深說的話有道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歪理早就根深蒂固了。

    “就不能試試嗎?”徐幼寧小聲道。

    見她這般落寞,李深思忖片刻,“既然你想好了,我可以支持你去做,先試著在京城里招募學生,招一個算一個,招十個算十個,不要束脩,又包餐食,總有人愿意送過來試試的。”

    得到李深的鼓勵,徐幼寧旋即有了精神:“我剛又想到了一點,除了包餐食,每天堅持來讀書的女學生,每月還可以額外獎勵一斗米,你覺得如何?”

    “如此,在你的書院讀書,有的吃不說,還能掙米,報名求學的人家必不會少,徐幼寧,你這腦袋瓜這是開竅了!”

    徐幼寧生平頭一次被李深夸贊聰明,心里自然美得很。

    “那當然,要不然你以為我在北梁的三年,整天都是吃喝玩樂嗎?”

    “不是么?”

    “看不起人!”徐幼寧急了,撲到李深懷中對他一頓捶打。

    可她這一撲,正好合了李深的心意,再不叫她掙脫:“別動。”

    徐幼寧躺在李深懷中,從他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四目相對,心潮涌動。

    “李深,還在吃飯呢!”徐幼寧紅著臉小聲提醒道。

    李深只道:“天黑了。”

    徐幼寧的臉更燙了。

    什么天黑不天黑的,□□的時候,他不也是肆意妄為嗎?

    “你總這么急做什么?”又不是新婚夫妻了,每回他都這么急躁,著實叫徐幼寧難為情。

    李深靜靜注視著懷中的徐幼寧,忽而粲然一笑。

    是啊,余生漫漫,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不過,好日子雖然還在后頭,當下的良宵亦值千金,須得珍惜才行。

    他抱起徐幼寧,走進了內室。

    ……

    臘月初一,皇帝下旨冊封徐氏女幼寧為太子妃。同日,皇帝自陳身體抱恙,無力打理朝政,命太子李深監國,移居乾清宮。李深領監國之職,卻不肯移居乾清宮,攜妻子居于東宮。

    同月,太子妃徐幼寧與京城開辦女學,專收貧寒女子,一時間世間嘩然,有人稱徐幼寧早有擾亂北梁朝綱的前科,此舉意在牝雞司晨,也有人認為古往今來不乏杰出女子,太子妃此舉乃是開創先河,一時毀譽參半。

    關于此,太子妃從未予以置評,畢竟,功過是非,都要后人評說。

    “爹爹說得有理,”聽徐啟平這么說,徐幼寧自己也想到了一點不妥的地方,“若是這書院比那些束脩高的書院條件還要好,那肯定會有人想方設法的假扮貧寒學子來求學。”

    說到底,貧寒不貧寒的,也只是一個說法,學子們來自各地,京城還好說,那些偏遠地方來的,若有欺瞞,徐幼寧派人去查證,一來一往都得好幾個月。

    “這也是一個道理,還有呢,在京城里開書院的人家也是做生意,若是你這邊弄得太好,還不要錢,人家那些書院的人可怎么謀生。”

    “還是爹爹想得周全。經爹爹這么一說,女兒倒是有信心了。”

    “我只是想了這么一個主意,除了開書院,別的法子還多著呢,太子殿下定然還有更好的主意。”

    徐幼寧頷首:“回去之后,我便同殿下商議,讓他幫忙拿個主意。”

    若是真要開書院,少不得李深的支持。

    徐幼寧又同徐啟平說了一會兒,沒多時,陳氏變來說開飯了,當下一家人一塊兒和和美美的用了頓飯。

    天色將暗時,徐幼寧才回到了東宮。

    李深的臉色可想而知。

    徐幼寧見他的臉快比外頭的天色還黑了,忍著笑走到他身后,替他捏肩:“許久不見家里人了,所以跟他們一塊兒吃了頓飯。”

    “我怎么不知道,你同你們徐家的人這么親厚?”

    “原本是不親厚的,全托太子殿下的洪福,如今姐妹和睦、家宅安寧。”

    李深聽著徐幼寧的討好之言,臉色沒有分毫的緩和:“你倒是吃飽了,我這兒還餓著肚子呢!”

    “王吉,還不快傳膳。”

    徐幼寧一聲令下,底下人很快給李深侍弄好了一桌子豐盛的膳食。

    李深沒動筷子,先倒了一杯酒,自己沒喝,只道:“原指望著珣兒不在,好生喝兩杯的,可惜了這杏花村的美酒。”

    “不可惜,不可惜,”徐幼寧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我陪你喝。”

    李深瞇了瞇眼睛,冷笑道:“說罷,有什么事要我辦?”

    徐幼寧沒想到李深這么輕而易舉地看穿了自己的心思,只好笑著給李深夾菜。

    “別說的那么難聽,方才回家跟爹爹說了名聲的事,爹爹給了我一個提議,我想說給你聽,看看能不能行。”

    “嗯。”李深淡淡道。

    徐幼寧見狀,忙把興辦書院的想法說了一遍。

    “想法不錯,不過,還不夠出格。”

    “出格?”

    李深頷首:“你身為我的嬪妃,去了北梁三年,無論是你自愿離開還是被人擄走,都是驚世駭俗的事。辦一家可供貧寒學子就讀的書院,是個不錯的點子,但是各地不少鄉紳一直都在做的。雖然他們只是資助了部分貧寒學子求學,不像你設想的這樣好,但這事本身并不稀罕,明白么?”

    “我明白你的意思。”徐幼寧一日之內,情緒已經起伏了好幾波了,“那要怎么樣才足夠驚世駭俗的好?”

    徐幼寧陷入了沉思。

    勸學是一件好事,貧寒學子們在逆境之中,依然堅持苦讀,她怎么做似乎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見她愁眉緊鎖,李深伸手捏了一下她的臉頰:“不急著一朝一夕,跟你說個好消息,皇姐來信了,要我幫她和駙馬和離。你當初說希望她能回來過年,只怕不等過年,她就會跟成奚一塊兒回來了。我這位皇姐呀,也真是位奇女子了。”

    是啊,莊敬姐姐一向活得自在、灑脫,徐幼寧就曾對她的生活羨慕不已。

    想到這里,徐幼寧忽然心中一動。

    她記得,她曾經在燕渟跟前說過這事,說她羨慕莊敬公主能文能武不說,還能活得自在灑脫。

    當時燕渟說了一番話,令她一直很在意。

    燕渟說,莊敬姐姐生來就是公主,她有天底下最有權勢的父母,所以她即便是女兒身,也可以讀書,可以學騎射。

    貧寒人家的姑娘一輩子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即使徐幼寧這樣的官家女子,也不過識得幾個字而已。

    寒門學子尚且有鄉紳員外們資助求學,可從來都沒有人想過讓貧寒人家的姑娘讀書識字。

    徐幼寧一下站了起來,激動地攥緊了李深的手臂:“我知道了,李深,我知道了我要做什么了!”

    “不管你要做什么,先松開我的手。”

    徐幼寧勁兒不大,可她剛好捏到了李深手腕子里頭的肉,攥得他生疼。

    “哈哈,”徐幼寧樂不可支地松了手,急急忙忙地將想到的念頭說了一遍。

    “你要興辦女學?康淑皇后也曾辦過女學,公主、郡主和官女子都可入學。”

    “我不是要辦那樣的貴族女學,我的女學,是給貧寒人家的姑娘上的。”

    李深搖了搖頭:“貧寒人家的姑娘都忙著生計,哪有閑情逸致去讀什么女學?”

    “貧寒人家連供養兒子讀書都困難,自然不會讓閨女讀女學,可若是這女學不收束脩還包下學生的一日三餐呢?”

    “那也不成,人家把女兒送去學女紅送去學廚都比讀書認字實惠。女子不能科考,跟男子可不一樣。”

    “那就是你這個當太子的不是了,在北梁,女子也可參加科舉,還能進衙門當差,你瞧瞧月芽,她從前是個丫鬟,如今是個稱職的捕快。”

    關于燕渟的改制,李深了解了許多,徐幼寧說的都是實情。

    “即便我將來推動朝中如北梁一般允許女子做官,或許貴族女眷會參加科舉,貧寒人家也很難讓女子讀書。”

    李深說的話有道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歪理早就根深蒂固了。

    “就不能試試嗎?”徐幼寧小聲道。

    見她這般落寞,李深思忖片刻,“既然你想好了,我可以支持你去做,先試著在京城里招募學生,招一個算一個,招十個算十個,不要束脩,又包餐食,總有人愿意送過來試試的。”

    得到李深的鼓勵,徐幼寧旋即有了精神:“我剛又想到了一點,除了包餐食,每天堅持來讀書的女學生,每月還可以額外獎勵一斗米,你覺得如何?”

    “如此,在你的書院讀書,有的吃不說,還能掙米,報名求學的人家必不會少,徐幼寧,你這腦袋瓜這是開竅了!”

    徐幼寧生平頭一次被李深夸贊聰明,心里自然美得很。

    “那當然,要不然你以為我在北梁的三年,整天都是吃喝玩樂嗎?”

    “不是么?”

    “看不起人!”徐幼寧急了,撲到李深懷中對他一頓捶打。

    可她這一撲,正好合了李深的心意,再不叫她掙脫:“別動。”

    徐幼寧躺在李深懷中,從他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四目相對,心潮涌動。

    “李深,還在吃飯呢!”徐幼寧紅著臉小聲提醒道。

    李深只道:“天黑了。”

    徐幼寧的臉更燙了。

    什么天黑不天黑的,□□的時候,他不也是肆意妄為嗎?

    “你總這么急做什么?”又不是新婚夫妻了,每回他都這么急躁,著實叫徐幼寧難為情。

    李深靜靜注視著懷中的徐幼寧,忽而粲然一笑。

    是啊,余生漫漫,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不過,好日子雖然還在后頭,當下的良宵亦值千金,須得珍惜才行。

    他抱起徐幼寧,走進了內室。

    ……

    臘月初一,皇帝下旨冊封徐氏女幼寧為太子妃。同日,皇帝自陳身體抱恙,無力打理朝政,命太子李深監國,移居乾清宮。李深領監國之職,卻不肯移居乾清宮,攜妻子居于東宮。

    同月,太子妃徐幼寧與京城開辦女學,專收貧寒女子,一時間世間嘩然,有人稱徐幼寧早有擾亂北梁朝綱的前科,此舉意在牝雞司晨,也有人認為古往今來不乏杰出女子,太子妃此舉乃是開創先河,一時毀譽參半。

    關于此,太子妃從未予以置評,畢竟,功過是非,都要后人評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