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錢進一行返程的時候,娘娘宮廟會還辦的熱鬧。 那會已經臨近中午,周邊縣城鄉鎮的老百姓也來了,將道路擠得滿滿當當。 他買的大黃魚挺多,大大小小買了五十多條,不過沒有一條是周山湖當初送的那種大魚,最大的只有兩三斤。 這讓他挺不滿意,有心想去找周山湖問問上次送的大魚是哪里買的,奈何人家爺倆都在忙著賣燒烤,他只能先行回家。 除了大黃魚,魏清歡買了一些年貨。 這樣兩輛自行車可就裝不下了,錢進便騎走了人民流動食堂的三輪車。 中午時分,泰山路兩側的梧桐樹枝上壓著薄雪。 家家戶戶的爐子冒著渾濁的炊煙,混著凍白菜燉粉條的香氣,在筒子樓里織出一張暖烘烘的網。 錢進幾人提著諸多黃魚回家,引得出門鄰居羨慕: “喲,錢總隊買了這么多黃魚?現在黃魚不便宜,你這是干什么?” 錢進就說:“我準備給領導同事送禮呢。” 他應付魏清歡等人也是用了這個理由。 否則怎么解釋要買這么多的魚呢? 再一個錢進也想好了,這些魚肯定不能在家里賣給商城,他得先冷凍起來,等到初一去單位值班的時候再進行處理。 這樣也能解釋黃魚的蹤跡。 鄰居們聞言點頭表示理解,同時更羨慕了: “今年帶魚限量供應,每戶憑糧本能采購五斤,大黃魚怕是都沒有供應,去年過年我就沒怎么看到這個魚。” 前些年的大黃魚捕撈量大爆發,導致大黃魚價格銳減,幾乎成了最便宜那一檔。 當時過年不少人家買大黃魚。 畢竟這魚金燦燦的漂亮,很多人家圖好看,買了給祖宗上供。 這兩天大黃魚突然沒的賣了,一些人家還特意找這種魚呢。 不過找到了也不買。 畢竟前幾年大黃魚一斤才要兩毛錢、三毛錢,去年開始價格陡增,今年還漲到了八毛錢一斤,已經跟豬肉價格持平了,誰會去買呢? 有幾戶鄰居看到錢進買的大黃魚多,還想找他勻兩條。 但一聽今年價格是一斤八毛錢,他們搖搖頭就走。 要不是錢進現在在泰山路上地位高,手下人多勢眾,那怕是有人要當他面笑話他傻逼了。 用買豬肉的錢買大黃魚,這可太吃虧了。 回到家里,魏清歡挽起袖子照例開始忙活。 她要收拾年貨,要處理大黃魚,要為明天的大年三十做準備。 首先是處理大黃魚,她到陰冷的地方往上澆水,在魚表面形成冰層。 這活又冷又費勁。 錢進舍不得讓她遭罪,強行奪走水瓢說:“你去忙別的,這活我來干。” “你干?”魏清歡懷疑的看他。 錢進確實不是能主動干這活的料。 他琢磨一下,將水瓢交給了小湯圓:“你來處理這些大黃魚。” 小湯圓呆住了:“啊?我?” 魏清歡被她的呆樣逗的山巒亂顫:“行了行了,你們倆讓開吧。” 錢進就是不讓她去遭罪,最終說:“等一二三四回來了,讓他們處理。” “哪能讓人家孩子干呢。”魏清歡嗔他一句。 錢進說道:“我大年初一給他們可是包了大紅包呢。” 小湯圓突然來了一句:“一二三四哥哥說,他們給你包了紅包。” 這話很讓錢進吃驚:“是嗎?他們哪有錢?” 小湯圓疑惑的歪歪頭又搖搖頭:“不知道哎,紅包要放錢嗎?” 窗外忽然傳來爆竹聲,小湯圓的注意力被轉移,扒著門縫往外看:“二踢腳!有人在放二踢腳哎!” 用不著自己處理大黃魚,魏清歡去做別的事。 廟會上他們買了一些副食品,紅腸、豬皮凍、醬牛肉等等。 中午各切了一點,配上一鍋大蝦疙瘩湯便是愉快的一餐。 下午魏清歡蒸饅頭。 這不是蒸平時吃的饅頭,蒸的是給祖先上供用的大餑餑。 爐子上坐了個鐵鍋,熱氣騰騰中,麥香味濃郁。 魏清歡用筷子蘸著紅墨水,在剛出鍋的棗餑餑上點了個紅點。 她抬頭看見錢進在無聊的逗狗,問道:“老公,你不把你家的家堂軸子掛起來?” 家堂軸子類似族譜,但不是一本書是一張很大的圖紙,往往超過兩個平方米的面積,是海濱地區過年要掛正廳祭拜的東西。 錢進一愣,他都忘記這東西了:“我不知道我家的在哪里呀。” 魏雄圖隨意的說:“可能以前被人燒掉了吧?” 魏清歡知道不可能。 因為她已經知道夫家祖上有多闊,這種家庭是非常愛惜族譜和家堂軸子這種東西的。 可錢進確實不知道錢家的家堂軸子放哪里去了。 要是知道的話他早送進商城賣掉了。 以錢氏在海濱市的過往輝煌,家堂軸子肯定算是古董那一級別。 當然這是開玩笑。 家堂軸子不是族譜一樣的小東西,而是長度達到兩米的卷軸。 他手頭上最大的黃金箱子也放不下…… 面對魏家兄妹的疑惑,錢進找了個理由說:“我平時沒跟我父親聊這個,前段時間回來,我父親又已經去世了,也沒給我交代這事,所以今年沒法掛了。” 魏清歡懊惱:“早知道我給哥姐他們寫信的時候問問這件事。” 錢進一愣:“你還給我哥姐寫信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