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反正風衣生產早就跟著喇叭褲在他的服裝生產規劃中了。 本來按照他的計劃,是明年再生產風衣。 給喇叭褲留三個月的生產時間,也讓女工們拿喇叭褲練手三個月。 結果如今張紅梅和女工們催的急,他把風衣拿出來了。 卻發現生產起來難度比他想象中大的多! “這還沒算裁剪和縫制的功夫。”金春花放下鉛筆,雙手按在圖紙上,目光如炬地看向錢進,“制版放碼,這一件風衣,拆開了得有十七到二十片紙樣!” “這跟喇叭褲完全不一樣,喇叭褲多簡單的東西,而風衣呢?這比什么勞動服工作服困難多了,喇叭褲更不能比,正兒八經能跟他比的是西裝!” 張紅梅研究著風衣點頭:“是的,這衣服的制版放碼是個工程,領面、袖袢這些小零碎都得單獨出樣。” “人家縫份加放有講究,下擺折邊的地方,得加放三公分半;要走明線的地方,加放一公分七。差一毫,縫出來就擰巴。” 錢進嘆了口氣:“這么困難嗎?” 張紅梅使勁一拍桌子:“還是剛才的話,技術難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布料難啊,這主料加上輔料,咱們去哪找貨呢?” “國棉六廠的情況我了解,我們廠里可生產不出這種材質的主料。” 錢進說道:“可是,咱不需要人家這樣的料子呀,咱們是有多大的鍋蒸多少飯,有多大的屁股穿多大的褲衩。” “還是當初生產喇叭褲時候的那句話,咱們的競爭對手不是洋鬼子小鬼子那些服裝廠,而是國內的服裝廠。” “咱們找不到的布料,他們也找不到。” 王麗娟在旁邊快人快嘴的說:“就是,再說了,師傅,咱們現在老百姓哪能穿得上風衣?更別說這樣的進口風衣了。” “就算有合適的料子能怎么樣?一件風衣成本三十塊,趕上一個新工人滿勤月的工資啦,這能成嗎?這賣給誰去?” 其他人聞言紛紛點頭。 錢進暗道你是真不了解行情,服裝這東西水很深,別說一件衣服是一個新工人滿勤月的工資了,以后有的是一件衣服是一個老工人全年工資然后人家還不愁賣! 當然這是以后,而眼下是當前。 他也點頭。 金春花撫摸著風衣說:“咱的料子撐不起這個樣式來,怪可惜的,這是一件好衣裳。” 她把這件米黃色風衣掛到了簡易衣架上,女工們不干活了,摘下套袖上來圍觀。 風衣在簡易衣架上更加挺括、精神,像一面無聲的旗幟。 女工們紛紛想伸手觸摸。 張紅梅用嚴厲的目光制止她們,還是錢進擺手:“同志們感興趣,就讓同志們隨便摸吧。” “她們是種子,以后發芽開花結果,結出來的都是這種風衣果子。” 廠長發話了,張紅梅只能點頭。 年輕的姑娘們紛紛上手觸摸風衣,說話的聲音如夢似幻: “咱以后能生產這樣的衣服?” “我要是給俺弟買一件就好了,俺弟穿這個肯定精神。” “這可比喇叭褲拉風多了……” “張總師、金工。”錢進這邊與兩位老師傅繼續交談。 兩位老師傅看向他,看到他閃亮的眼睛里好像燃燒著一簇火苗。 錢進說:“您二位說的這些難處,樁樁件件,都在理。成本高、工藝繁、主料輔料供應上還沒影兒……” “這些困難大山,我看見了。” “可是我們其實不是一群泥腿子,我們也不是一切全靠自己琢磨,實話實說,有參考書可以學習!” 錢進將手伸進手提包,掏出一個用牛皮紙仔細包好的、比巴掌略大的冊子。 那牛皮紙邊緣已經磨損起毛,顯然是經常被摩挲。 這是錢進特意找的一張牛皮紙,為的就是讓人感覺這本冊子確實很珍貴,被人反復包裹反復打開觀摩學習過。 他將冊子輕輕放在張紅梅面前那畫滿分解圖的木案上,推了過去。 牛皮紙摩擦著粗糙的木紋,發出輕微的沙沙聲。 氛圍拉滿了! 錢進說:“您二位先看看這個。” 張紅梅布滿皺紋的臉上掠過一絲疑惑。 她拿起冊子,解開系著的細麻繩,翻開略顯粗糙的封面。 扉頁上,一行清晰的油印字跳入眼簾:《軍用及民用風衣標準化生產工藝指南兼多款式設計方案(試行)》。 她的手指猛地頓住了。 金春花可是風衣和西裝這種西式服裝方面的行家,她在國棉六廠負責過生產簡易西裝,所以看到這種書籍頓時激動起來。 她幾乎是一把搶走了這本書,急切地翻動起了書頁。 紙張是那種特別精細的玻璃紙,帶著特有的灰黃色澤,上面的內容無比清晰、精準。 一幅幅結構分解圖,線條干凈利落,標注著精確的尺寸和角度。 一張張工藝流程圖,用簡潔的方框和箭頭標示出從驗布到質檢的完整路徑。 清晰的表格羅列著原材料規格…… 她翻到最后看向風衣款式。 太多了! 一張紙正方面就是一款風衣款式,然后有幾十張之多! 而且每一款的關鍵工藝控制點還被特別標注了: 這一款門襟多層重疊,前中線需外移2cm避免過厚。 那一款袖籠拼接處對位刀口調試要點。 還有一款的背部防風片(槍擋)的平針縫固定方法在某頁有詳細描寫…… 金春花看的手指微微顫抖起來。 她的指腹劃過那些冰冷的數字和圖示,眼神卻越來越亮,像干涸的土地遇到了甘霖。 她看得極快,又極仔細,嘴唇無聲地翕動著,迅速的默念那些精確的工藝參數。 張紅梅跟著看。 她們都是行家,看完了以后一件風衣的生產過程就在心里朦朦朧朧的成型了。 這樣老師傅抬起頭,鏡片后的眼睛死死盯住錢進,里面翻涌著難以置信的狂喜:“哪里來的?錢總隊,你你,我是說這個、這手冊……這手冊……” 王麗娟好奇的問:“怎么了?” “還能怎么了,這是有咱們工作的指導綱領了!”有個姑娘笑吟吟的說。 張紅梅奮力點頭:“娜娜說的一點沒錯,有了它就不一樣了。有了這本書,咱們廠里生產個風衣一點技術問題都沒有了!” 她又問金春花:“老姊妹,是不是?” 金春花大聲說道:“是,一點沒錯!” 她站起身來,佝僂的腰背似乎都挺直了幾分,臉上煥發出一種久違的光彩,仿佛瞬間年輕了十歲。 這種書在她們老裁縫眼里就是一本武功秘籍。 偏偏她金春花打小接觸西式服裝的裁剪,這本秘籍可算是跟她對口了。 她要過冊子再次翻閱,這次翻閱的很快,紙張嘩嘩作響: “你們看,這是哪里來的書?人家這書寫的真好,驗布的標準、裁剪的刀口標記位置、縫份加放的具體尺寸、主體縫合的步驟、里布裝配的縫份和吃勢要求……還有這些關鍵控制點!” 她用力點著冊子上關于門襟外移、袖籠調試、防風片固定的文字。 “門道、竅門全在這里面寫著呢,這哪里是手冊?這是金鑰匙!是咱們服裝廠工作上的路引!” “只要照著它走,工序再繁,也有章可循!我們老師傅心里有底,你們新工人上手也有個準繩!” “這可是寶貝,有了它這能省下多少摸索、多少返工、多少廢料的冤枉錢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