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三章 里甲之威-《父可敵國》
第(2/3)頁
“澹公糊涂啊,可不是多交點稅的問題!”幾個帶頭的忙大力勸說道:“清丈了田畝,就會編成黃冊;有了黃冊就可以搞里甲!那個里甲制可太要命了!”
“是啊,要是搞起里甲來,咱們就要放屁也不響了。”眾鄉紳郁悶道:“那些窮鬼,就他么騎到咱們頭上來了!”
因為里甲的編制方法,是每一百一十戶編為一里,由丁糧最多的十戶擔任里長,其余一百戶則稱為甲首。
每年由一名里長率領十名甲首應當差役,并負責‘管攝一里之事’。
第二年再換另一名里長,率領另外十名甲首當差管事。這樣一人一年,十年輪一遍。
這是朱老板最得意的發明,一來,老百姓十年才服役一次,其余九年什么都不用管,安心種地過日子就行了。負擔自然大大減輕。
二來,它極大的改變了基層的權力結構。
原先,一個村一百來戶人家,什么事都是由一兩個大戶說了算。里甲制后,村里的領導層,一下子擴充到十戶人家,而且貧民百姓也都成了甲首。
正所謂人人都當官,就等于人人都不當官……
比方在座這些人,以他們的財力,百分之百能當個里長,可那又能怎樣?一里之內還有九個和他們平起平坐的里長,而且十年才能輪到他們當差一次。另外九年,只能乖乖接受其余九人的管理,這他么不難受死他們?
而且像他們這樣的大戶,原先的影響力,可遠不止一村一屯,甚至整個鄉里都是他們說了算。現在卻要被強制降格為里長,還怎么把手伸到別處?
大家都是里長,憑什么要聽你的?
那些宗老同樣難受極了。他們一個大族少說幾百,多則上千戶人家,原先都得乖乖聽他們的。現在卻要被官府,硬是分割成一里一里。
到時候族人們有什么訴訟爭產、鄰里糾紛之類的矛盾,全都找自己里長決斷了,還要他們這些宗老干什么,誰還供著他們?
所以,按畝交稅只是讓他們肉疼,里甲制才真讓他們破了大防。
原先他們覺得,要是里甲制度推行下去,縣里的官差就不能下鄉了,那貪官污吏們還怎么魚肉鄉里?所以官府一定會替他們頂住,把里甲制攪黃掉。
可沒想到,一場大獄下來,府里縣里當官的、當差的,但凡跟戶口田冊沾邊兒的,統統摸不著頭腦了……
而且正一道也投降了。他們是徹底沒了指望,只能靠自己了。
大戶們便想故技重施,讓那些教書先生、落第秀才們帶節奏,忽悠老百姓跟官府對著干。可沒想到,又遭到了丐幫的強力阻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