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七五九章 衍圣公的作用-《父可敵國》


    第(1/3)頁

    這就不得不簡單提一下,文法吏和儒生的漫長斗爭了。

    后人都以為,科舉取士始于隋唐,但其實用文化考試選拔官僚的方法,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開始了。選出來人才,就是文法吏。

    這些人一般出身小地主或沒落士人,通文墨但不讀經史,而是專修法條、律令之類。通過考試之后,他們可以馬上執(zhí)行具體行政事務,所以在壓力拉滿的戰(zhàn)國時期,深受各國君主的喜愛。

    李斯、李悝、申不害等一批戰(zhàn)國名臣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最重用文法吏的,便是接受了法家思想的秦國,而秦王也在這幫高效嚴酷、崇尚嚴刑峻法、賞罰分明的文法吏的輔佐下,奮六世余烈,一統(tǒng)六合。

    當然,秦朝的滅亡,也跟文法吏過于嚴酷有關。別的不說,陳勝吳廣劉邦,都是因為耽誤了朝廷的期限,按律當死,才造反的。

    所以到了西漢,皇帝一面繼續(xù)重用文法吏治理國家,另一方面也開始將儒生引入官僚體系,來教化百姓,柔化統(tǒng)治,以避免重蹈暴秦的覆轍。

    因此漢朝的官僚隊伍,便分為對立鮮明的兩大群體,文吏和儒生。文吏依舊掌握著國家機器,儒生卻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壟斷了話語權和釋經權,漸漸占據了上風。

    及至東漢后期,名士集團崛起,士林輿論漸能操縱選官,施行幾百年的‘以能取人’的選官制度,變成了‘以孝行品德取人’。

    這下儒生便徹底壓倒了文法吏,壟斷了清流高官,只將那些事務繁巨、吃力不討好的濁官,留給文法吏。

    到了隋唐,皇帝設六學一館、分科取士,其實都是想扭轉這一局面,給文法吏一個出口。無奈已經轉化為文化貴族的世家大族,竟能將政策扭曲為只重進士科,讓儒士依然保持著對朝廷和官府的統(tǒng)治地位。

    儒家也隨著儒士的崛起,地位不斷的上升,最終在宋朝成為國教——儒教,到達了巔峰。

    宋朝的儒士非但徹底壟斷了官位,徹底將文法吏驅逐出官員隊伍,變成沉淪下僚、永無出頭之日的吏員。還要竭力抹去文法吏在歷史上存在的印記。

    好讓后人提起讀書人,就跟儒生劃等號,以為歷朝歷代都是靠他們治理的,歷史都是他們的締造的一般……

    ~~

    朱元璋起先也這么認為,好在他身邊有人間清醒的劉伯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