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五章宋濂進京-《父可敵國》
第(2/3)頁
“也好。”三個大儒便上了宋濂的馬車,本來在車里陪他的大孫子宋慎,趕緊下車讓位。
其余大儒名士也紛紛上車上馬,緊隨著宋濂的馬車返回京城。
~~
宋濂的馬車很寬敞,四個老頭在里頭一點也不擠。
戴良三個都是浙人,在文壇的地位也都很高。
其實今天來迎接宋濂的,全都是在當(dāng)世響當(dāng)當(dāng)?shù)拇笕迕俊Uf是大明文壇的半壁江山都不夸張……
這還多虧了朱老板之前的‘求賢若渴’。在發(fā)生了有人為逃避征辟自殘的事件后,朱元璋親自下場了。
他一面寫文章怒斥這種敬酒不吃吃罰酒的行徑,一面命令天下衙門,將各省各府所有的元朝‘耆碩’都開名單報上來,凡是不肯來京的,就讓他摸不著頭腦……
無奈之下,戴良、蘇伯衡這些榜上有名的宿儒,只好乖乖進京,沒有皇帝旨意,誰也不敢擅離。
結(jié)果南京迅速成為大明的儒教中心,天下泰半大儒匯聚于此,所以爆發(fā)出來的能量也是最大的。
車廂里沒了旁人,四個老頭說話也直白多了。
“皇上到底想干什么?”宋濂去歲圣壽節(jié)沒撈著進京,他長子還被發(fā)配去出使烏斯藏,當(dāng)時他單純的以為,是因為國子學(xué)的案子牽扯到自己父子,遭到了皇上的懲罰。
現(xiàn)在看來,卻不是那么簡單……
“還能干什么?恁又不是不知道,皇上一直看咱們圣教不順眼。在皇上看來,咱們是三教最遜,甚至不如僧道。”戴良憤憤道:“這些年,皇上一直想方設(shè)法要削弱咱們,這次那老六又逢君之惡,弄了些賬房、小吏之類的進國子大學(xué),想要教出一干文法吏來取代儒生。”
“嗯。”胡翰點點頭道:“別看楚王年紀(jì)不大,卻是法家的忠實信徒,是打定了主意給文法吏招魂哩。”
“伯溫怎么說,不管管他么?”宋濂沉聲問道。
“誠意伯閉門謝客,誰也不見。”胡翰悶聲道:“是打定主意不問世事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