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官方出手-《重生之我要沖浪》
第(1/3)頁
茵茵去了趟洗手間,回來已經(jīng)恢復(fù)平靜。
她挺喜歡這家湘菜的,吃了一塊剁椒魚頭,道:“不能做推特,那只好做備選項目了。”
“什么?”
“B2C垂直電商。”
“理由呢?”
“投資風口啊!”
“沒了?”
“這還不夠么?”
“夠了夠了!”
姚遠非常欣慰,創(chuàng)業(yè)嘛,首選肯定是自己喜歡做并且有市場空間的東西,如果不行,就把個人因素刨除,只剩下市場。
這是成熟的創(chuàng)業(yè)思維,茵茵已經(jīng)很成熟了。
“商城把綜合性B2C做到頭了,我上來也是白搭,我看麥客誠品效果還挺好的,想試試細分市場,做分類B2C。”
“具體呢?”
“比如化妝品呀、母嬰用品呀、女裝呀,還沒想好,就這個方向。”
張茵今年24歲,畢業(yè)2年,放在正常的年輕人身上,正是初入職場,心性不穩(wěn),懵懵懂懂的時候。
而她高三就跟著姚遠混,談笑有精英,往來皆創(chuàng)投,這種事見的多了,頗具眼光的切入了“分類B2C”這個點。
金融危機之后,分類B2C確實有過長達十余年的黃金期。
做女性購物的樂蜂網(wǎng)、做服飾的凡客、做特賣的唯品會、做美妝的聚美優(yōu)品、做酒類的酒仙網(wǎng)等等,品類多樣,都搞得有聲有色,部分還上市了。
但很快一個個跌落神壇,常年虧損,用戶量大減,連廣告費都掏不起。
比如聚美優(yōu)品的老板陳歐,當年一句“我為自己代言”紅遍大江南北,結(jié)果3年敗光了120億,后來去搞共享充電寶了。
究其原因:
一個是體量小,商品少,上限太低。
再有是流量小,京東、淘寶形成了虹吸,鯨吞掉了絕大部分資源。
還有就是成本高,利潤薄,早期燒錢打價格戰(zhàn),虧本賺吆喝,構(gòu)造出虛假繁榮的市場,一旦把錢花完,自然就廢了。
可能有人問,那為什么資本繼續(xù)給京東投錢呢?
因為京東每年營業(yè)額是大幅增長的,大家都清楚,只要把物流建設(shè)好,此后便是一馬平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