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最初的故事-《希靈帝國》
第(1/3)頁
在故事最初的最初,那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世界,一顆普普通通的星球,一個普普通通的開端。
它是無盡星空中的一個小點,宇宙中的一粒微塵,如同每一個誕生了生命的星球一樣,幸運眷顧了這顆由巖石、金屬、富硫礦物組成的固體行星,在某次太陽風暴吹拂大地之后,帶電粒子和強磁場穿透地表巖層,第一個具備自我復制能力的硅-硫大分子從行星地表淺層的熱泉中被巧合地組裝出來。這個硅-硫大分子成為了行星上有史以來最復雜的化合物,也成為整個故事的開端——它幸運地在熱泉物質變化中幸存,幸運而精確地完成了第一次復制,幸運地在熱泉溫度變化中保持了自己的穩定。在緩慢而純憑運氣的“繁衍”中,它用數千萬年才鋪滿熱泉的巖底,然后慢慢向外蔓延。它逐漸聚合,變異,與周圍的其他物質或者其他變異大分子融合。共生,爭斗,妥協,生命的種子生根發芽,在單純地復制了數億年之后,第一個可以被稱作“細胞”的生物才從這些不斷復制的硅-硫濃湯中演化出來。
母星的原始生物圈,是從地下開始的。
又過了數億年,這個由高分子硫化物構成外殼的細胞才慢慢“學會”怎么與其他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更加復雜,更加適宜生存和遷徙的復雜生物,并第一次自由地游走在黑暗的地熱濃湯中。
最初的地下熱泉已經隨著時間推移而瀕臨消弭,但母星的地下“水”系呈網狀結構,學會了自由移動的太古生物從枯竭的熱泉游向另一個富含養分的熱泉,并慢慢接近某條通向地表的淺層地下河,最終,這些懵然無知的小生命定居在一個古老的露天湖泊中。開始了下一階段的復雜化,并為那命運的一日——踏上地表——進行它們并不自知的準備。
最初在母星大地上奔走的,是一種匍匐在地的小生命,或許它們有點像被壓扁的蜥蜴,或許它們長有尾鰭退化而來的尾巴,或許它們還有尖銳的小指甲來扒住光滑的溫泉巖床——即使先祖也只能依靠猜測和遺骸修復來幻想這些遠古小生命的模樣。他們猜測這些最早的母星生物會擁有藍白色的鱗質皮膚,硅化物構成它們的骨骼,纖維狀硫化物構成它們柔軟的內臟,它們還沒進化出眼睛。因為黑暗的熱泉和湖底都不需要這種器官——這些盲眼的爬行生物曾經離開古老的地熱源,又離開養分日漸稀少的地下河,現在它們又離開了一成不變的湖泊:一段史詩般的冒險傳奇。它們用自己脆弱的肢體謹慎地抓住干燥的地表巖石,爬上地面,原始母星濃重的大氣卷起寒風吹拂在這些小生物還有些濕潤的皮膚上——可能有些膽小的個體退卻了。但謝天謝地,它們中的勇敢者仰起頭,迎接這前所未有的干燥氣流,這一刻,距離當初在母星上播種生命的那一次太陽風暴,已經過去了二十億年。
在這些小生物奔走于原始母星遼闊蒼涼的大地,并逐漸繁衍、擴散到相當大規模的時候。一個決定性的轉折出現了:先祖安瑟斯將這個轉折點稱為大風暴紀年。
希靈人的原始母星是一顆體積巨大的行星,根據先祖提供的數據,它可能有地球的三倍大小,而且擁有一顆動力十足的液態內核。上古時期的劇烈地質活動導致它表面遍布著在地球上無法想象的超大規模山脈和裂谷:這些山脈和裂谷連綿不絕,在整個地殼上蜿蜒前行,幾乎如同分隔式養殖箱中的瓦楞紙一般將整個星球切割成數個部分,在地殼整體凹陷的地方。山脈和裂谷無法延續,卻又有巨大的海洋阻隔。就這樣,原始母星被天然地分割成數個區域,每個區域的自然環境都截然不同,區別最大的地方甚至宛如兩個星球——這種高落差地表會導致大氣積累過多湍流,配合母星旁邊那顆過于活躍的太陽,這帶來的是母星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次劇烈的氣候變化,以及在地球上無法想象的各種超大范圍氣象事件,原始母星的臺風規模和強度都是地球上的數倍,一次高對流強風甚至會蔓延五分之四個星球——盡管每次這種現象之間的周期很長,但每次發生,都導致星球天翻地覆。
而這一次,母星上就醞釀了一次空前絕后的風暴:規模超過星球有史以來和從此以后的任何一次風暴——它席卷了全球,引發世界性的降雨和颶風天氣,母星面積最大的風暴海洋中心部分下降了數十米,引發的沖擊性海嘯摧殘著周邊大陸,洪水滔天,并涌向內陸,命運似乎都打算給這顆正在天翻地覆的星球來一腳,于是它在北半球山脈最多的地方引發了大范圍的地殼沖撞:高聳的山脈出現裂口,來自沿海地區的洪水長驅直入,配合著颶風和強降雨,這次大洗牌般的氣象事件持續了將近半個母星年。
原始生物圈在這次洗牌中損失慘重,但并沒有完全消亡——奇跡般地,這反而成為后來希靈人那截然不同的明結構的原因之一:原始生物被送到星球各個角落,并在那些天差地別到近乎異星球的環境中重新開始進化。硅-硫基的生命適應力頑強,對溫度和濕度的耐受力往往是碳基生命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它們在母星的各個角落頑強生存,并最終進化出了十余種不可思議的生命系。
每種生命系之間的差別,簡直像外星生物一樣!
然后就是希靈人的故事了——由于之前的“大風暴紀年”,全球生物進化出了十幾個近乎完全隔絕的譜系,而其中一半的譜系都先后產生了智能生命,這就是原始的希靈人:沒錯,希靈人并非單一人種,他們在母星詭異的環境中獨立進化,所誕生的是數種有著質差別的生物。盡管他們都有著人的外形,直立行走,但那是被星域信息擾動的結果,如果你將兩個母星時代分屬不同部族的希靈人放在一起研究,你絕對會以為他們是來自兩個星球的外星人!
這或許也是如今的希靈使徒產生“支族”的某個古老誘因吧。
希靈明是比較罕見的“多物種混合型明”,即多個截然不同的智慧物種在同一顆星球上起源,并先后達到開化階段,最終形成一個混合的開化明,他們是同胞。是同一個明下的兄弟姐妹,但其生命形態已經達到了互相以為對方是外星人的地步——就是這么夸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