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卷 第六十六節 不走尋常路-《山河志異》
第(3/3)頁
公孫勝遲疑了一下,突然道:“淮生,那歐婉兒你不能讓其回山么?”
陳淮生一怔,笑著搖頭:“她覺得在蓼縣野蜂溝那邊修行更為合意,而且我也有意讓其在那邊把野蜂溝那邊打造成為一個靈材栽培馴養的下院,當然在緊急情況下召她回來也沒有問題。”
公孫勝最終還是搖了搖頭:“淮生,這事兒我建議還是緩一緩,散修中我肯定有熟悉的,筑基高段也有,紫府也有,但是他們未必合乎我們大槐山的開宗立派的規則,而且他們也過于自我和自私,其實這一點我原來也是如此,倒是和你在一塊兒這么久之后,才漸漸改變了一些,所以這件事情還是慎重一些的好。”
見公孫勝如此說,陳淮生只能點頭。
看得出來,公孫勝對于散修群體中的素質并不太看好,也擔心自己舉薦的人真的入了大槐山如果表現不佳,影響他的名譽,這一點也說明公孫勝還是比較靠譜的,自己最初的觀察沒有走眼。
引薦人入門一事暫時擱置,但是購買靈寶和丹藥甚至一些功法,卻是刻不容緩。
對趙嗣天、唐經天、井中鴻和曾國麟四人道體的察析一致在持續,最初只是出來一個大概的了解,越是到后邊就越是精細,拿出的對策也會更具針對性。
相較于吳天恩,他們四人所需要的靈寶更多,丹藥也不少,也就是說,要加速他們幾人的修行進境,大槐山投入會更大。
即便如此,他們的進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仍然只能說是相較于原來會快很多,這也是為什么陳淮生希望能引入一兩名紫府修士的緣故。
對于這一點趙嗣天和唐經天甚至吳天恩都有些疑慮,擔心形成尾大不掉喧賓奪主的局面,影響到大槐山現在發展正好的勢頭。
他們也對陳淮生的急切有些不以為然,這讓陳淮生也是無可奈何。
這種芒刺在背的危機感只有陳淮生才能深刻感受到,這大概也是每個掌舵人的責任。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