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折返-《覆漢》
第(3/3)頁
“是,少君。”韓當握住馬韁答道。“也有人說,凡我大漢一朝,河北一帶的征夫往邊地戍邊時,多是先過了飛狐徑,然后在此山下的路口處進行分割派遣……前漢時,若是發往并州對抗匈奴,便嚎啕大哭,若是去幽州戍衛長城便喜極而泣;后來本朝羌亂,就變了個樣子,若分往涼州對抗羌人,便嚎啕大哭,可若是去并州戍衛長城,便反而喜極而泣了;而如今這十幾年,羌人漸漸平定,可鮮卑人又起來了,所以又變了一個樣子……但不管如何,久而久之,當地人便稱此山為戍夫山了。”
此言一出,趙蕓與公孫珣都沉默不語,一時無人應答。
“少君。”韓當似乎也曉得自己這話有些不合時宜,便趕緊岔開話題。“還是快走吧,從這戍夫山往南,便可以進入五臺山,見到大孚靈鷲寺了!”
“不必了!”公孫珣搖頭應道,竟然是直接調轉了馬頭。“戍夫山在此,那五臺山又怎么可能是什么清靜之地?咱們折返吧!”
韓當不由失措。
“非是義公你一言所至。”公孫珣見狀趕緊寬慰道。“其實之前洛中來信,臧旻、夏育、田晏都已經開始論罪,須臾間怕就要有詔讓我入洛……如此情形下,強去此處禮佛,豈不是要誤事?既如此,不如盡快折返,安心在平城候著好了。”
韓當這才松了一口氣。
至于公孫夫人,雖然有些失望,但終究也是沒說什么。
而果然,返回平城不過七八日,十月初的時候,公孫珣就在軍營中迎到了洛中的使者……詔令,除公孫珣為中郎,以功特加千石,爵位公大夫!
當然了,除了中郎二字外,后面那些東西在如今這個世道基本上沒人在意,公孫珣更不在意。
與之相比,他其實更在意的是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尚書臺與太尉府也聯合用印,下達了文書,以程普為假司馬,代行平城別部。
換言之,這件事情終于還是做成了!
于是乎,等到接過詔書,營中上下自然紛紛先來恭賀公孫珣,然后又去恭賀程普,而程普自然也要感慨下拜,以大禮來謝過公孫珣的恩德。
一切順利,又或者最起碼都如之前所料,所以早有準備的公孫珣倒是不喜不悲,而在扶起程普好言勸慰一番后,他就順勢坐在營中與那位太尉府過來的使者聊起了洛中局勢:
“敢問賢兄,不知那三人到底是何處置?”
使者不用問都曉得那三人是哪三人,于是當即笑答道:“我來之前,朝中對此三人還是爭論不休,既有奔走營救的,也有上書求殺的……”
“還有人奔走營救?”公孫珣不由嗤笑。“敢問是誰來救,又是救誰?”
“救臧中郎將的多一些,”使者雖然察覺到對方言語中的怪異之處,但并未在意。“臧中郎素有名望,又與太仆袁逢袁公相善,于是士人多有奔走為之脫罪的,而夏育夏校尉此戰終究是保全了一二戰力,而且麾下還有公孫中郎你立下如此功勞,于是便有光祿大夫段公為之鳴冤……至于田晏,受賄求將,終究是名聲臭了,并無人為之說話。”
“怕是也無須說話吧?”公孫珣繼續嗤笑道。“這三人斷然要賞罰一致的……其余二人若存,他自然也能存活。”
“郎中明鑒!”
“只是不知袁公與那段公都是如何營救各自友人的呢?”公孫珣不免繼續好奇問道。
“種種手段,哪里是我一個太尉府屬吏所知?”這使者不由干笑道。“不過,也有一些有趣的事情確實是滿城皆知的……”
“哦?”
“不知道從哪日起,洛中忽然傳言,說著臧公敗退后,曾經封存府庫,保護官糧,雁門能穩住局勢,固然有郭太守和公孫郎中你們的辛苦,卻也不能無視他留下的糧食……”話到此處,這使者不由偷眼去看對方。
公孫珣微微頷首:“這倒也是實話。”
“所以說,”使者放下心來繼續說道。“洛中一時傳頌,所謂‘有公無私臧郎將’!”
公孫珣不禁莞爾,這種手段都用上了嗎?
“然后不待數日,又有人忽然把這句話與夏校尉連到了一起,說是他當日非戰之罪,若非他一往無前,公孫郎中也燒不了彈汗山……于是便忽然有人將二人并稱,變成了‘有公無私臧郎將,一往無前夏校尉’。”
“我曉得了,這夏校尉是吃定臧郎將了!”公孫珣冷笑搖頭。
“對了,還有一事,”這使者繼續言道。“令兄公孫伯圭一路變服易裝去了洛陽服侍夏校尉,再加上他之前代替夏校尉被烏桓人劫持一事為洛中所知,因此在近來也是極為知名。再加上此案的波折,便有人將他與那奮不顧身護送自己舉主臧公突出重圍的吳地孫堅并稱,一時間,洛中也有幼童傳唱,所謂‘忠心耿耿公孫瓚,勇武豪烈孫文臺’!”
公孫珣一時愕然無語,然后不知怎么回事,他腦中忽然又冒出另外兩句話來,正所謂‘大漢忠良董方伯,面面俱到郭太守’……而把這六句話連在一起一想,一時間,公孫珣終究是忍俊不禁,然后仰頭大笑了起來。
不過,笑完之后,公孫珣復又想起那戍夫山來,然后不禁微微黯然……如此名臣良將,可這北疆又為什么一日日的落到如此下場呢?
詩曰:將軍朝闕報不平,眾人紛紛議邊兵。若得三萬趨彈汗,邊地桑麻可得生?
第四卷,完。
PS:還是要解釋一下,本人是兼職,基本上每天晚上回來現碼……偶然有個狀態不對,就會艱難不少……希望大家諒解。
還有新書群,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加一下,684558115。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