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終章-《大唐太子的悠閑生活》
第(1/3)頁
嘉峪山下,如今這里已是河西走廊上的一段重要關隘。
嘉峪山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在建設嘉峪關時這里只有兩個村落。
這兩個村落原本坐落在嘉峪山下,只有百余戶人。
而現在,在西北方向偶爾吹來的一陣陣西風下,一座連綿數十公里長的城關,拔地而起。
十余年過去了,當一隊隊的胡商來到新建設的嘉峪關前,他們見到了雄偉的城關,意識到了自己的渺小,便會更加地謙卑。
而走入嘉峪關之后,人們見到了一座繁華的大城。
當人們真正來到這里,見到如此繁華的大城,在嘉峪關的后方,人聲鼎沸。
唐人所建設的哪里是一座城關,這根本就是建設了一座大城。
但從位置上來說,嘉峪關坐落河西走廊中段,遙望西北,依靠嘉峪山,這又是一座十分堅固的關隘,站在城墻抬頭看去,還能見到遠處祁連山上的雪山,而人站在城下,卻只有一個黑點。
嘉峪關修建了二十年,比之當年唐人修建河西走廊時用了更多的人力,用了更多的物力。
如今嘉峪關有近十萬人口在這里生活,其中包括嘉峪關內外的村落,大概也有二十萬人口。
以前這里是戈壁的腹地,不過經唐人數十年的植樹,還要說在這里是戈壁又不合適了,嘉峪關的城內城外,還是有不少樹的。
在建設嘉峪關時,在河西走廊的折沖府府兵一邊耕種一邊駐守,他們在嘉峪關的南面,建設了兩萬畝田地,可以種出一萬畝的麥子,余下的可以種各種瓜果。
至于唐人為何要在這里建設城關,在西域人看來,嘉峪關后方就是河西走廊最富庶,水草最豐美的所在。
從祁連山往東看,也就是嘉峪關的東面,連通河西走廊,一路往東的長安城方向,人們可以見到河西走廊的山谷中鳥獸成群,成群的馬匹在草地與河邊走動。
牛群安逸地嚼著水草,還有大片大片的羊群。
這就是嘉峪關東面的風光,有著數不清的牛羊與最豐美的水草,不僅僅是一片上好的養馬場,在這里還可以圈養數不清的牲口。
不得不說,唐人的眼光很好,唐人建設了嘉峪關,保護了河西走廊最美好的地界。
正值河西走廊初春,這里的西北風依舊很大,但在嘉峪關內,好似大風也被攔在了高大且廣闊的城墻之外,城關內溫暖了許多。
一個老僧走在嘉峪關城內,他正在與一個吐蕃人交談著。
這位老僧是玄奘,他拄著拐杖佝僂著后背,旁觀著一場葬禮。
這場葬禮所葬的是一位吐蕃大臣,其人名叫達占東塞,吐蕃人將他奉為吐蕃賢臣,是與祿東贊齊名的賢臣。
玄奘還記得,當年在姑臧城見過達占東塞,那時候松贊干布也在,沒想到如今,他們都不在了。
在河西走廊支教多年,玄奘見到了一個人,朝中派來的諫議大夫張柬之。
玄奘坐在嘉峪關城內的大街旁,手中還拿著拐杖,緩緩抬頭見到張柬之,問道:“這么多年了,還以為朝中忘了我。”
張柬之頷首道:“你的成就,你為大唐做的事沒人會忘記,我們會一直讓人傳下去,有關你的事跡也會世代相傳。”
“嗯,有勞你們了。”
言罷,玄奘拄著拐杖顫顫巍巍站起身,他又道:“你隨我來。”
張柬之讓身邊的護衛都退下,給予玄奘足夠的尊重。
從熱鬧的主街道走過,張柬之跟著玄奘來到了一間書舍,書舍的門匾上掛著崇文館支教五個字。
這就是崇文館建設在河西走廊的一處支教書舍。
據張柬之了解,在嘉峪關內,這樣的支教書舍有六處,按照孩子們的年齡劃分,每個書舍有至少五百名學子。
張柬之見到這里還有不少藍眼睛的胡人孩子,也有吐蕃孩子,不過他們都在說關中話。
玄奘走入書舍內,來到一間小屋前,他推門而入,又道:“進來吧。”
屋內很昏暗,打開門之后,陽光灑進來能夠見到滿墻的書柜。
再等玄奘點燃油燈,張柬之才看到一張整潔的桌子。
玄奘一手拄著拐杖,一手舉著油燈,他抬頭看向書柜的高處,又道:“可否取下來?”
聞言,張柬之卷起衣袖,又拿起一旁的胡凳,踩著凳子伸手將玄奘所指的一卷書取下來。
玄奘道:“你知道嘉峪關為何會興盛得這么快嗎?”
張柬之搖頭。
“沒有酒泉郡就沒有現在的嘉峪關。”玄奘從他手中拿過書卷,又轉過身面對書架,背對著他坐下來,提起一旁的筆,接著道:“當年的天可汗是個很厲害的人,老朽說的是乾慶一朝的天可汗。”
“那位天可汗不會做無的放矢的事,他所做的任何安排,對數十年之后的事都是有考慮的,你看看嘉峪關這片地方,它東臨酒泉郡,正是在貞觀年間建設出來的酒泉郡,養了數十年的人口與物力,才能建設出現在的嘉峪關。”
不建設河西四郡,沒有河西四郡打下的基礎,大唐就沒有人力物力建設出嘉峪關,正是當年的皇帝還是太子時,十余歲的弱冠之年,就有了遠超他人的遠見。
早在數十年前布置河西走廊,回首現在建設嘉峪關,這一切都是早有圖謀的。
更別說建設安西大都護府,或許他當年早就知道吐蕃會攻打松州,才會在河西走廊安排李震駐守。
且不說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皇帝的位置上,控制整個河西走廊的兵權。
正是這等遠見與謀略,松贊干布與祿東贊,高昌王三個人加起來,都不會是他的對手。
玄奘擱下了手中的筆,他將手中的書卷遞上道:“這就是你們皇帝想要的書。”
張柬之接過書卷,又問道:“你不與我回長安嗎?”
“不回去了。”玄奘走到屋外,看著一個個的學子,他又解釋道:“我離不開這里了,你看看這些孩子。”
張柬之蹙眉站在原地。
玄奘又道:“起初,我沒有想到我可以支教這么久,但你看看這些孩子,他們總是成群結伴地來,成群地離開,看著他們長大,孩子們總是接連不斷地來。”
“從剛開始支教到現在,我一共教了三百二十一個孩子,每個孩子的名字,我都記得,他們有的去了長安,有的去了邊關,還有的人也去支教了。”
張柬之聽玄奘說了很多,他自己也支教,也明白玄奘的想法,尤其是教導孩子時的那種感受,玄奘像是個被支教困住的人。
但張柬之帶著皇帝的旨意而來,不將玄奘帶回去,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向陛下交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