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八章 歸附-《大明第一太子》
第(1/3)頁
洪武十二年元旦,百濟國王扶余晨,新羅國王金濤,和寧國王李成桂,親至大明朝見,以己身德不配位,導致天災頻發人禍不斷,地無所出民無所食為因,請求獻土內歸。
朱元璋當即拒絕,并承諾大明將供給三國總共六十萬石糧食以安黎庶,讓他們安心回去治理國家。
數日后三國主再次上表請求歸附,皇帝再次賜下金銀珠寶,并允諾將派遣水師肅清海域,通商以促貿易民生。
又數日后,三國主復跪于奉天殿外,堅決上表,皇帝派太子親自安撫,太子朝服冠冕而出,垂問國主曰:“卿等貴為外藩國主屏藩天朝,圣上允糧允兵以為幫扶,凡有所求無有不應,今何至于此?”
和寧王曰:“天朝上皇圣恩浩蕩仁慈公允,前因高麗王室失德導致高麗百姓民不聊生,而責令臣等封邦建國,以安太平維系民生屏藩天朝,只是臣等無能,立國數載而未能安邦定國,可見實是德行不足。”
新羅國王金濤道:“我等雖為外藩,但國民百姓無不仰服于天朝圣主,視為君父,如今臣等治國無能,自甘請罪,然百姓何辜,拜請圣上開恩垂憐,收納而蒙養。”
百濟國王扶余晨泣聲道:“上皇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杰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建制之后,稽古禮文,制禮作樂,修明典章,興舉廢墜,……罷黜異端,表章經籍,正百神之號,嚴祭祀之典,察天文、推歷數、定封建、謹法度、慎賞罰。”
“南極炎徼,北逾冰壤,東西際日月之所出沒,罔不率服,臣等愚魯蠢材,本愿照本宣科,能仿像一二便可安國土而撫民,未曾想事事艱難而無寸進,如今國不寧民不安,只得厚顏內附,托國土萬民而勞請圣上費心治之。”
三王拜首曰:“萬民艱難處于水火之中,叩請天恩浩蕩恩澤八方之民!”
太子嘆之,回稟君父,群臣共勸,三國黎庶上萬民書而請之,圣心憐憫而允之,遂立州朝鮮,命吏部即刻擬定州府縣官之人選,命戶部即刻籌備糧食百萬石,救民于水火。
恩賞三國主為和寧侯百濟侯新羅侯,食祿兩千石,命工部敕造府邸,加官和寧候為李成桂為太子府詹事,兼兵部侍郎參知大都督府軍事。
吏部于次日擬定人選,自然也就是朱標屬意的心腹了,郭翀張帆李進經歷過府縣地方,這次又在朝廷中樞六部走了一圈,再下地方為主官,這仕途經歷也就算齊全了,往后隨心調用。
幾個月后百濟候新羅候和寧候家中的嫡女也順勢定下了晉王齊王楚王的側妃之位,算是徹底融入進了大明的體系之中。
朱元璋也是隔三差五就賜宴賞田,以全了道義,至于朝鮮百姓,這幾十年來他們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磨難,尤其是這幾年還要征兵跨海攻打東瀛,導致如今是真正的十室九空,滿門孀寡。
歸入大明后,首先就是徹底的停止征兵并發糧賑民,將高麗大部分殘余的世家強遷至鳳陽,均分田土于民,廢除所有苛捐雜稅,并免賦稅兩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