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戈迭發言-《文豪:這孩子打小就聰明》
第(2/3)頁
遠在塞浦路斯的張信露出微笑,他伸個懶腰,口中的話是和數千里外的兒子張禹東對話。
身為高級工程師,他是“愛神之淚”的主要負責人。
塞浦路斯在國內沒什么存在感,唯一值得說道說道的,是國內按摩經常能見到的“地中海spa”。當然這事兒也是聽一個朋友說的。
國內的“地中海spa”都是樣子貨,塞浦路斯則是正宗,有機會可以去試試。張信試過了,一點問題也沒有。
“張工,月兔找你。”手下人來傳遞消息。
月兔是代指項目的對接人亞列克西斯·帕納約圖,即便稱呼帕納約圖先生名字也挺長的,因此就從讀音,搞出月兔的叫法。
實際帕納約圖是彪形大漢,一點也不像小兔嘰。
“可能是催工的,快到他們的圣誕節和節禮日了?!睆埿磐茰y。
“圣誕節我知道,就他們老天爺誕生的日子,節禮日是什么東西。我經常聽這邊華人游客念叨?!?
“節禮日是圣誕節過后的第一天或者第二天吧,也是法定假日?!睆埿耪f,“英聯邦成員國會這樣做?!?
“合著就是搞一個節日出來放假的?”
“可以這樣理解。”張信點頭,隨即說起正經事,“和兄弟們都說說,施工一定不能馬虎。這是我們出海最重要的一單?!?
“我們合作多少年了,你還不相信我?”
兩人閑話也侃完了,張信就往月兔那邊走。塞浦路斯傳說是愛神維納斯出生的島嶼。因此很多建筑都蹭維納斯的熱度,特別是造假出名的斷臂維納斯雕像。街道上走幾步就能瞧見。
目前身為高級工程師的張信,就領著團隊修建“愛神之淚”,一個橢圓形的建筑。也是塞浦路斯要修建的標志性建筑,為提振旅游業。畢竟旅游業是塞浦路斯外匯收入主要來源。
張信在國內已修建了挺多著名建筑,算是全國都小有名氣。結果有一天他兒砸張禹東,突然告訴他“爸,你看這本書的紙張是不是和其他書不一樣???”“哦爸你看這里,怎么好像有我的名字?!?
小兔崽子,拐彎抹角,呵呵,張信的嘴角勾勒出堪比龍王笑的冷笑。
這時間點,孩子也差不多放學了。張信撥出越洋電話,那邊響了很久才接通。對面說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張信開口的話,“東娃子,我在國外網絡不好,你幫我個忙,給我查點東西?!?
聽到父親求助,不怎么靠譜的張禹東,還是馬上打開手邊的電腦。一點也不過腦思考“打越洋電話回來查東西”很奇怪。
“就是這網站,你輸入點進去?!?
“對對,是世界建筑標準設計網,你點歐洲這邊。”
“幫我看看工程截止日期是什么時候,哎呀總工程師zhangxin就是你爸我,幸好沒有把信弄成后鼻韻母,之前有一次寫成zhangxing。真讓我生氣,兒子你也跟你爸……”
怎么掛斷電話了?輸不起,張信搖頭,他平生最瞧不上輸不起的人。
而張禹東是什么心情呢?可惡!早知道今天就應該在外面多溜達溜達了。
他感覺自己回來的太早,能再玩一會,晚回來就不會接到這么過分的炫耀電話。
曾經的公園聯盟,說好(實際沒人答應)要一起沒事轉街做好事的,結果現在只有張禹東一人堅持。
高興的做事和心情抑郁的工作,效率是天壤之別。
張信就比較開心,和月兔聊得很好。
快到飯點了,張信就主動離開,要知道歐洲國家,如果沒提前邀請的話,別講蹭飯什么的。
“肯定沒問題,帕納約圖先生放心。”張信在臨走前還這樣說。
開朗的他在路邊買了報紙,塞浦路斯的官方語言雖說是希臘語和土耳其語,但身為英聯邦成員國,英語是通用的,所以張信語言方面一點問題都沒有。
英聯邦現在是一個國際組織,由五十多個國家組成。這些國家大多數都是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而塞浦路斯在十九世紀就割給了大英,是大英的“直轄殖民地”。當前國家獨立了,但文化上依舊沒擺脫其影響力,就拿售賣的報紙來說,有不少大英的報紙《衛報》《泰晤士報》《每日郵報》等。
手里拿著的這份是《衛報》,為什么張信選擇它呢,因為它是全英唯一全彩印刷的報紙。
一條條新聞,直到——
標題:“《福爾摩斯探案集》傳播華夏的兩位貴人”
關于兩個貴人的名字,分別是zhangkunde和zhangyudong。
衛報是全英文的,里面的“貴人”,他使用的單詞是“influential person”。中文標題,只是張信一眼掃過去,他自己翻譯的。
張坤德是首個翻譯福爾摩斯的華夏人,十九世紀末翻譯的《歇洛克·呵爾唔斯筆記》。關于這個知識點張信不清楚,但衛報進行解釋了。
第二個也姓張……
“奇了怪,這拼音,為什么和那小子一模一樣?”張信不理解,太巧合了。
很快他就知道這不是巧合,因為他瞧見了報紙上熟悉的書名《Mr. Holmes》。
他神情一動,就是那臭小子同學創作的啊。
[……
因為zhangyudong先生的推薦,讓這位來自華夏的天才作家,感受到了《福爾摩斯探案集》的魅力。顧陸先生肆意揮灑自身的才華,為讀者獻上了優雅而美麗的作品。
目前上市銷售僅四天,銷量已突破15萬冊。
根據記者所指信息,《福爾摩斯先生》中文版在華夏也大受歡迎,銷量達到五十萬冊量級。更加能證明,福爾摩斯是世界的,他的魅力能跨越種族和國籍。]
石錘了,正是那位兒子的同學,在山城比狄更斯“霧都孤兒”還出名的“霧都天才”。
“這就上《衛報》了?”張信費解。他多努力,專業技能以及長袖善舞,一項也沒落下,才算是在國外留下自己名字。
但這“留下”比較勉強,因為不是建筑圈內人,壓根也不知道。
可他兒子的名字,直接上衛報,不僅如此,也還上了大英其他報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