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毫無作用。 沒有正確的思想指導,尼古拉的覺醒太過慘烈,就好像在這片土地里最常見的土豆,削掉臟兮兮沾滿泥土的皮,把果肉就這樣置身空氣中,沒一會就“黑”。 科學來說讓土豆變黑的氧氣參與,發生了酶促褐變反應。 那么讓尼古拉成為現在這樣的是什么? 是制度。 是所有對他好的,以及所有對他不好的制度。 是所有人。 是所有正在壓迫農奴的人,以及所有被壓迫的農奴。 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鮑里斯,遵守基督教義,不做宣誓,不聽從一個以國家名義下達剝奪他人性命的命令(服兵役)。 被抓進了監獄。 第十四場,跳舞的人作為過場。 在這個過場中,其他演員下去,舞臺上的道具也被撤下。 舞臺上只剩下孤獨的瓦爾瓦拉(尼古拉),他目光凝視著天花板,好像凝視著天父,“瓦西里·尼卡諾羅維奇(司祭)回到教會去了,鮑里斯是我害的,柳芭要嫁人。難道我錯了,錯在我信仰你?天父啊,幫助我吧!” 《光在黑暗中發亮》——原著并未亮起來,托爾斯泰停筆,到此為止,他再也寫不下去了。 尼古拉要活不下去了,就如同他真實的生活,走不下去。 大文豪托爾斯泰也并未找到繼續走下去的答案。原著,顧陸是按著自己腦袋硬啃的,這一連串的外國名字,看著人腦殼疼。 但優秀演員們完成的戲劇,顧陸卻好像得以窺見大文豪的內心。 即便需要配合頂端的字幕來觀看,可演員的塑造力,那仰頭,似乎在向天父求救,仿佛在發出無助的嗚咽聲。 大腦門薩、絡腮胡金、奧克薩娜等看過原著的作家鼓起了掌,因為他們知道精彩的演完了。 該鼓掌了,不是還有一幕嗎?其他沒閱讀過的觀眾詫異,但還是鼓掌吧。 嘩啦啦—— 嘩啦啦的掌聲。 所以說,如此遺作,你怎么敢續?奧克薩娜看向顧陸,見其沒有反應又看向送書的尤里。 薩利尼科夫也看向顧陸,他想見到窘態,因為正常作者,在看到如此作品,都會望而生懼。 “無論作品如何,內心很穩定。”薩利尼科夫也就是大腦門薩收回目光。 舞臺布置完畢了,瓦拉瓦爾和剛才的舞臺扮相有明顯的衰老。 旁白闡述,已是十六年后。 續作寫這么后面?奧克薩娜詫異。 飾演學生的演員說的第一句臺詞:“我們只是要問列夫·托爾斯泰一些事——只有一個問題,當然,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對他應該也是……” 如薩利尼科夫、愛德華·韋爾金、奧克薩娜·瓦夏金娜呆住了。 是真名? 觀眾也呆住了,直接出現了作者托爾斯泰的名字?舞臺錯誤?! 尤里就喜歡旁人,沒見過世面的樣子,他嘴角露出笑容。真正的震撼才剛剛開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