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非常完善,不過有點小問題…… “初具雛形,但如果是這樣,以滕格瓦字母為基礎的昆雅語,按照讀音來說……”黎平瑞教授指著字母表,說了幾行幾列,附加字母類似于“人”的寫法讀音是/h/,即便是語言教授,了解一門語言的生成機制,但也辦不到瞧見一門新的語言就馬上可以準確讀出來。 即便不準確,但黎教授也更愿意選擇直接稱呼字母對應的讀音。 “如果一個單詞中,這個字母出現在詞首或元音間會弱化。”黎平瑞教授說話的時候,會變成d未封口的讀音,齒音清暴發音,也就是/x/。 “還有b在元音與輔音之間也會顎化,或者是/f/會變成/v/。”黎平瑞教授說,“這是按照顧陸老師你前面所講述的發音規則,我進行的推測。這些特殊情況,如果都要進行規定,那么會比德語這種屎山語言還要復雜。” 怎么說話呢,誰說德語是屎山語言?!也不知道說得委婉點。王屋健教授心里想,不過話說回來,你這一劍刺得有點狠了! 教室內一下子變得安靜,不是語言學專業的,準確叫專業不過關的,已經超出了他們理解的范圍,為什么會弱化,為什么又會顎化?好吧,能不能聽懂不重要啊!重要的是,顧陸老師好像遭遇了重大問題! 小黃和小驢目不轉睛地盯著臺上之人。 北大不愧為是華夏頂尖學府,里面的教授真心有本事,一下子就抓到了重點。 “關于這個問題,tehta系統!”顧陸在黑板寫下四個字,“變音符號。” 黎平瑞有些詫異,居然祭出了這一招。變音符號說明白點,是讓語言和字母更復雜的存在,如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只在這些赫赫有名的復雜語言才存在,英語就沒。說個小伙伴熟悉的,u上面加兩個點變成“ü”,那兩個點就是變音符號。 “昆雅語的變音符號加在字母上,或者是后面。我一共設計了四個點來區分,一個點表示原因‘i’,兩個點表示元音‘e’,三個點表示元音‘a’,四個點表示元音‘o’,當然如果兩個點加在字母下面,那就代表雙輔音和鼻音。” 顧陸說,“之所以會做這種復雜的設計,一方面是保持語言系統的系統性。另一方面,我說過要設置語言的背景,從原始精靈語到古典昆雅語,這過程肯定會自然演變的,輔音弱化、元音發音因為位置改變等等都非常正常。這樣才具有真實性。” 牛啊! 為了更真實,把規則弄得更復雜。 即便是外行人就是學生們,也感受到了咕嚕大王的認真。 而內行看熱鬧,黎平瑞深吸一口氣,“顧老師,你是參照了古英語的元音大轉移事件吧。” 好像是,顧陸想了想托爾金本身專業就是研究古英語的。有道理啊! “準備非常充分了,有理有據。”黎平瑞說,“古英語為什么會造成元音大轉移,國際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是經濟性原則,即:在不造成歧義的情況下,越省力越好,越簡單越好。恰好又是印刷術推廣,拼寫又沒有伴隨著變化。為創造的語言,如果背景中沒有印刷術推廣這一成,那么拼寫就會隨著讀音慢慢改變,緊接著就會促成變音符號,西班牙語和法語皆如此。” 第(2/3)頁